1、目 录目 录1、土的含水率试验(烘干法)(JTG E40 2007)SYS-0012、土的密度试验(JTG E40 2007)SYS-0023、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JTG E40 2007)SYS-0034、土的界限含水量试验(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JTG E40 2007)SYS-0045、自由膨胀率试验(T0124-93)SYS-0056、土的击实试验(JTG E40 2007)SYS-0067、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T0133-93)SYS-0078、土的承载比(CBR)试验(JTG E40 2007)SYS-0089、回弹模量试验(T0135-93)SYS-00910、
2、粗集料取样法(JTG E422005)SYS-01011、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JTG E422005)SYS-01112、含土粗集料筛分试验(JTG E422005)SYS-01213、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JTG E422005)SYS-01314、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容量瓶法)(JTG E422005)SYS-01415、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JTG E422005)SYS-01516、粗集料含水率试验(JTG E422005)SYS-01617、粗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JTG E422005)SYS-01718、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游标卡尺法)(
3、JTG E422005)SYS-01819、粗集料有机物含量试验(JTG E422005)SYS-01920、粗集料坚固性试验(JTG E422000)SYS-02021、粗集料压碎值试验(JTG E422005)SYS-02122、粗集料磨耗试验(洛杉矶法)(JTG E422005)SYS-02223、粗集料磨光值试验(JTG E422005)SYS-102324、破碎砾石含量试验(JTG E422005)SYS-02425、集料碱值试验(JTG E422005)SYS-02526、粗集料冲击值试验(T03222000)SYS-02627、细集料筛分试验(JTG E422005)SYS-02
4、728、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JTG E422005)SYS-02829、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JTG E422005)SYS-02930、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JTG E422005)SYS-03031、细集料含水率试验(T 0332-2005)SYS-03132、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T03332000)SYS-03233、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T03351994)SYS-03334、细集料砂当量试验(T03342005)SYS-03435、细集料有机质含量试验(T03361994)SYS-03536、细集料云母含量试验(T03371994)SYS-03637、细集
5、料轻物质含量试验(T03381994)SYS-03738、细集料膨胀率试验(T03391994)SYS-03839、细集料坚固性试验(T03402005)SYS-03940、细集料棱角性试验(间隙率法)(T03442000)SYS-04041、细集料压碎指标试验(T0350-2005)SYS-04142、矿粉筛分试验(水洗法)(T03512000)SYS-04243、矿粉密度试验(T03522000)SYS-04344、矿粉亲水系数试验(T03532000)SYS-04445、矿粉塑性指数试验(T03542000)SYS-04546、矿粉加热安定性试验(T03552000)SYS-204647
6、、岩石含水率试验(T0202一 2005)SYS-04748、岩石密度试验(T0203-2005)SYS-04849、岩石毛体积密度试验(T0204一 2005)SYS-04950、岩石吸水性试验(T0205-2005)SYS-05051、岩石坚固性试验(T11242-1994)SYS-05152、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T0221一 2005)SYS-05253、岩石抗冻性试验(T0241一 1994)SYS-05354、岩石抗折强度试验(T00226-1994)SYS-05455、水泥细度试验(80m 筛筛析法)(T0502-2005)SYS-05556、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T 0507-2
7、005)SYS-05657、水泥比表面积试验(T 0504-2005)SYS-05758、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T0505-2005)SYS-05859、水泥相对密度试验(T0503-2005)SYS-05960、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T0506-2005)SYS-06061、水泥混凝土拌和物稠度试验方法(坍落度仪)(T0522-2005)SYS-06162、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试验(T0526-2005)SYS-06263、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试验(T 0527)SYS-06364、水泥混凝土干缩性试验(T 0566-2005)SYS-06465、水泥混凝
8、土抗冻性试验(T 0565-2005)SYS-06566、水泥混凝土拌和物泌水试验(T 0528)SYS-06667、水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方法(T0553-2005)SYS-06768、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方法(T0558-2005)SYS-06869、水泥混凝土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T 0560-2005)SYS-06970、水泥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弹性模量试验(T 0556-2005)SYS-07071、水泥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方法(T0568-2005)SYS-07172、混凝土拌和物减水率测定 SYS-07273、钢筋锈蚀快速试验方法(新拌砂浆法)SYS-07374、有效氧化钙和
9、氧化镁含量的简易测定方法(T08013 94)SYS-07475、粉煤灰比表面积的测定(GB1596-2005)SYS-07576、烧失量试验(GB/T 176-1996)SYS-076377、粉煤灰细度试验方法(GB1596-2005)SYS-07778、水泥或石灰稳定土中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方法 EDTA 滴定法(T0809 94)SYS-07879、有效氧化钙的测定(T08011-94)SYS-07980、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试验方法(烘干法)(T0801-94)SYS-08081、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T0804-94)SYS-08182、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10、试验方法(T0805-94)SYS-08283、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间接抗拉强度试验方法(劈裂试验)(T0806-94)SYS-08384、沥青取样法(JT J0522000)SYS-08485、沥青试样准备方法(JT J0522000)SYS-08586、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JT J0522000)SYS-08687、沥青针入度试验(JT J0522000)SYS-08788、沥青延度试验(JT J0522000)SYS-08889、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JT J0522000)SYS-08990、沥青溶解度试验(JT J0522000)SYS-09091、沥青蒸发损失试验(JT J0
11、522000)SYS-09192、沥青薄膜加热试验(JT J0522000)SYS-09293、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JT J0522000)SYS-09394、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JT J0522000)SYS-09495、沥青含水量试验(JT J0522000)SYS-09596、沥青标准粘度试验(道路沥青标准粘度计法)(JT J0522000)SYS-09697、沥青恩格拉粘度试验(恩格拉粘度计法)(T0622-1993)SYS-19798、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真空减压毛细管法)(T 0620-2000)SYS-19899、沥青灰分含量试验(JT J0522000)SYS-099100、沥
12、青蜡含量试验(JT J0522000)SYS-100101、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试验(JT J0522000)SYS-1014102、沥青布氏旋转粘度试验(JT J0522000)SYS-102103、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JT J0522000)SYS-103104、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JT J0522000)SYS-104105、沥青弹性恢复试验(JT J0522000)SYS-105106、沥青粘韧性试验(JT J0522000)SYS-106107、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试验(JT J0522000)SYS-107108、乳化沥青微粒离子电荷试验(JT J0522000)SYS-
13、108109、乳化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试验(JT J0522000)SYS-109110、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JT J0522000)SYS-110111、乳化沥青水泥拌和试验(JT J0522000)SYS-111112、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试验(JT J0522000)SYS-112113、乳化沥青与矿料的拌和试验(JT J0522000)SYS-113114、乳化沥青低温储存稳定性试验(JT J0522000)SYS-114115、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稠度试验(JT J0522000)SYS-115116、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湿轮磨耗试验(JT J0522000)SYS-116117、
14、沥青混合料取样法(JT J0522000)SYS-117118、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JT J0522000)SYS-118119、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JT J0522000)SYS-119120、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JT J0522000)SYS-120121、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水中重法)(JT J0522000)SYS-12112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真空法)(JT J0522000)SYS-122123、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JT J0522000)SYS-123124、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回流式抽提仪法)(JT J0522000)SYS-12
15、4125、沥青混料的矿料级配检验方法(JT J0522000)SYS-125126、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JT J0522000)SYS-126127、沥青混合料肯塔堡飞散试验(JT J0522000)SYS-127128、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深度试验(JT J0522000)SYS-128129、沥青混合料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J TJ0522000)SYS-129130、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J TJ0522000)SYS-130131、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JTJ0522000)SYS-13113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拉伸试验(GB/T 52242003)SYS-132133、预应力
16、混凝土用钢绞线应力松弛试验(GB/T 52242003)SYS-13313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试验(GB/T143702000)SYS-134135、金属洛氏硬度试验(GB/T230 1)SYS-135136、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力学性能试验(JT/T42004)SYS-136137、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2002)SYS-137138、金属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1999)SYS-13813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方法(T0991 95)SYS-139140、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法(T0921 95)SYS-140141、环刀法测定压实度试
17、验方法(T0923 95)SYS-141142、3米直尺测定路基路面平整度试验方法(T0931 95)SYS-1425143、路基、路面厚度测试方法(T0912 95)SYS-143144、落锤式弯沉仪测定路面弯沉实验(T0953 95)SYS-144145、摆式仪测定路面抗滑值试验(0964-2008)SYS-145146、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T0961 95)SYS-146147、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作业指导书(GB50007-2002)SYS-147148、路面标线厚度检测 SYS-148149、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方法(T0951-95)SYS-149150、承载板
18、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SYS-150151、核子仪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T0922 95)SYS-151152、沥青路面渗水试验方法(T0971-95)SYS-152153、路基路面取样方法(T0901 95)SYS-153154、落球仪快速测定土基现场CBR值试验方法(T094295)SYS-154155、动力触探试验作业指导书 SYS-155156、静荷载试验指导书(YC4-4/1978)SYS-156157、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作业指导书 SYS-157158、钢筋保护层测定仪作业指导书 SYS-158159、回弹仪检测砼抗压强度作业指导书 SYS-159160、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作
19、业指导书 SYS-160161、检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状况(电化学法)SYS-161162、裂缝观测仪 SYS-162163、取芯法测混凝土强度 SYS-163164、砼裂缝深度及表层损伤 SYS-164165、桩基声测作业指导书(YC4-4/1978)SYS-165166、超声回弹综合法作业指导书(CECS 02:2005)SYS-166167、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测试方法(T0911-95)SYS-167168、中线偏位检测(GB/5002693)SYS-168169、高程测量(GB/5002693)SYS-169170、横断面检测(GB/5002693)SYS-170171、单位面积质量测定(
20、T11112006)SYS-1716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1 1 页 共页 共1 1页页第第1 1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1SYS-001T 0103-1993烘干法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赫质土、粉质土、砂类土、砂砾石、有机质土和冻土土类的含水率。2.仪器设备2.1 烘箱:可采用电热烘箱或温度能保持105一110的其他能源烘箱。2.2 天平:称量 200g,感量 0.0lg,称量1000g,感量0.lg。2.3 其他:干燥器、称量盒 为简化计算手续,可将盒质量定期(3一6个月)
21、调整为恒质量值等。3 试验步骤3.1 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细粒土 15 一30g,砂类土、有机质土为50g,砂砾石为 1一2kg,放人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质量。称量时,可在天平一端放上与该称量盒等质量的祛码,移动天平游码,平衡后称量结果减去称量盒质量即为湿土质量。3.2 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一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对细粒土不得少于8h,对砂类土不得少于 6h。对含有机质超过 5%的土或含石膏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0 一 70 的恒温下,干燥 12 一15h为好。3.3 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人干燥器内冷却(一般只需0.5 一 1h 即可)。冷却后盖好盒盖,称
22、质量,准确至 0.0lg。注:对于大多数土,通常烘干 16 一24h就足够。但是,某些土或试样数量过多或试样很潮湿,可能需要烘更长的时间。烘干的时间也与烘箱内试样的总质量、烘箱的尺寸及其通风系统的效率有关。注:如铝盒的盖密闭,而且试样在称量前放置时间较短,可以不需要放在干燥器中冷却。4 结果整理4.1 按下式计算含水率:式中:w 含水率(%),计算至o.1;m湿土质量(g);mg 干土质量(g)o4.2 本试验记录格式如表T 0103-104.3 精密度和允许差。7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表 T 0103-2 规定。5 报告5.1 土的鉴别分类和代号。5.2
23、 土的含水率、值。8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1 1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T 01071993 土的密度试验(环刀法)1 1 目的和适用范围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细粒土。2 2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2.1环刀:内径 6 8cm,高 25.4cm,壁厚 1.52.2mm。2.2天平:感量 0.1g。2.3其他:修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3 3 试验步骤试验步骤3.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整平两端,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
24、士林,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3.2用修土刀或钢丝锯将土样上部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至土样伸出环刀上部为止。削去两端余土,使土样与环刀口面齐平,并用剩余土样测定含水率。3.3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与土合质量 m1,准确至 0.1g。1.4结果整理1.4.1 按下列公式计算湿密度及干密度;m1-m2 (T 0107-1)Vd (T 0107-2)1 0.01式中:湿密度(g/cm3),计算至 0.01;m1环刀与土合质量(g);m2环刀质量(g);V 环刀体积(cm3);d 干密度(g/cm3),计算至 0.01;含水率()。本试验记录格式如表 T 0107-1。作业
25、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2 2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表表 T 0107-1 T 0107-1 密度试验记录(环刀法)密度试验记录(环刀法)土样编号123环刀号1234569环刀容积(cm3)100100100100100100环刀质量(g)土环刀质量(g)土样质量(g)-178.6181.4193.6194.8205.8207.2湿密度(g/cm3)/1.791.811.941.952.062.07含水量(%)13.514.218.219.
26、420.521.2干密度(g/cm3)/(1+0.01)1.581.581.641.631.711.71平均干密度(g/cm3)1.581.641.714.3 精密度和允许差 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 0.03g/cm3。5 5 报告报告5.1土的鉴别分类和状态描述。5.2土的含水率 ()。5.3土的湿密度 (g/cm3)。5.4土的干密度d(g/cm3)。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3 3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
27、-002T 01071993 土的密度试验(电动取土器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硬塑土密度的快速测定。2仪器设备2.1电动取土器由底座、行走轮、立柱、齿轮箱、升降机构、取芯头等组成,如图T0108-110所示。2.1.1 底座:由底座平台、定位销(15)、行走轮(14)组成。平台是整个仪器支撑基础;定位销供操作时仪器定位用;行走轮供换点取芯时仪器近距离移动用,当定位时四只轮子可扳起离开地表。2.1.2 立柱:立柱由立柱(1)与立柱套(11)组成,装在底座平台上,作为升降机构、取芯机构、动力和传动机构的支架。2.1.3 升降机构:由升降手轮(9)、锁紧手柄(8)组成,供调整取芯机构高
28、低用。松开锁紧手柄,转动升降手轮,取芯机构即可升降,到所需位置时拧紧手柄定位。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4 4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2.1.4 取芯机构:由取芯头(10)、升降轴(2)组成。取芯头为金属圆筒,下口对称焊接两个合金钢切削刀头,上端面焊有平盖,其上焊螺母,靠螺旋接于升降轴上。取芯头有三种规格,即50 x50mm,70mm x 70mm,1OOmm x 100mm,取芯头为可换式。另配有相应的取芯套筒、扳手、铝盒等。2.1.5
29、动力和传动机构:主要由直流电机(4)、调速器(12)、齿轮箱组成,另配电瓶和充电器。当电机工作时,通过齿轮箱的齿轮将动力传给取芯机构,升降轴旋转,取芯头进人旋切工作状态。2.1.6 电动取土器主要技术参数为:工作电压 DC24V(36Ah);转速50 一70r/min,无级调速;整机质量约 35 吨。2.2天平:称量 1OOOg,感量 1.0g(用于取芯头内径为 lOcm 样品的称量);称量1OOOg,O.lg(用于取芯头内径小于 7cm样品的称量)。2.3其他:修土刀、钢丝锯及测定含水率的设备等。3.3取出样品,立即按取芯套筒长度用手刀或钢丝锯修平两端,制成所需规格土芯,如拟进行其他试验项目
30、,装人铝盒,送试验室备用。3.4用天平称量土芯带套筒质量,从土芯中心部分取试样测定含水率。4结果整理4.1对于所需规格的土芯按下列公式计算湿密度及干密度:11式中:p湿密度(岁cm3),计算至 0.01;ml环刀与土合质量(g)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5 5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 m2环刀质量(g)V-环刀体积(cm3);pa干密度(岁 cm3);叨含水率(%)。4.2本试验记录格式如表 T 0108-104.3精密度和允许差。本试验须
31、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 0.03%。5报告5.1土的鉴别分类和状态描述。5.2土的含水率w(%o5.3土的湿密度p(g/cm3)。5.4土的干密度 pa(g/cm3)。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6 6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12T 01071993 土的密度试验(蜡封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易破裂土和形态不规则的坚硬土。2仪器设备 2.1天平:感量 O.Olg2.2烧杯、细线、石蜡、针、削土刀等。3
32、试验步骤3.1用削土刀切取体积大于 30cm3时的试件,削除试件表面的松、浮土以及尖锐棱角,在天平上称量,准确至O.Olg。取代表性土样进行含水率测定。3.2将石蜡加热至刚过熔点,用细线系住试件浸人石蜡中,使试件表面覆盖一薄层严密的石蜡。若试件蜡膜上有气泡,需用热针刺破气泡,再用石蜡填充针孔,涂平孔口。3.3待冷却后,将蜡封试件在天平上称量,准确至 O.Olgo3.4用细线将蜡封试件置于天平一端,使其浸浮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注意试件不要接触烧杯壁,称蜡封试件的水下质量,准确至O.OIg,并测量蒸馏水的温度。3.5将蜡封试件从水中取出,擦干石蜡表面水分,在空气中称其质量。将其与 3.3中所称质
33、量相比,若质量增加,表示水分进人试件中;若浸人水分质量超过 0.03g,应重做。4结果整理4.1按下式计算湿密度及干密度:式中:P土的湿密度(酬 c扩),计算至 0.01;pa土的干密度(岁cm3),计算至 0.01;m试件质量(g);ml蜡封试件质量(g);m2蜡封试件水中质量(g)P蒸馏水在 t时密度(g/cm3),准确至 0.001;pn 石蜡密度(g/c 时),应事先实测,准确至 O.Olg/cm3时;一般可采用0.92g/cm3;w含水率(%)。4.2本试验记录格式如表 T 0109-10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 7 7 页 共页 共 1818页页第第 1 1 版版第第 0 0 次修
34、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13 续上表4.3精密度和允许差。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 0.03g/cm3。5报告5.1土的鉴别分类和状态描述。5.2土的含水率(%)。5.3土的湿密度g/cm3。5.4土的干密度 dg/cm3。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 8 8 页 共页 共 1818页页第第 1 1 版版第第 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14作业指导书作业指
35、导书第第9 9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T 01071993 土的密度试验(灌水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粗粒土和巨粒土的密度。2仪器设备2.1座板:座板为中部开有圆孔,外沿呈方形或圆形的铁板,圆孔处设有环套,套孔的直径为土中所含最大石块粒径的 3倍,环套的高度为其粒径的 5%。2.2薄膜:聚乙烯塑料薄膜。2.3储水筒:直径应均匀,并附有刻度。2.4台秤:称量 5Okg,感量 5g。2.5其他:铁镐、铁铲、水准仪等。3试
36、验步骤3.1根据试样最大粒径宜按表 T 0110-1 确定试坑尺寸。3.2按确定的试坑直径画出坑口轮廓线。将测点处的地表整平,地表的浮土、石块、杂物等应予清除,坑凹不平处用砂铺整。用水准仪检查地表是否水平。3.3将座板固定于整平后的地表。将聚乙烯塑料膜沿环套内壁及地表紧贴铺好。记录储水筒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 1010 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开始水位高度,拧开储水筒的注水开关,从环套上方将水缓缓注人,至刚满不外溢为止。记录储水筒水位高
37、度,计算座板部分的体积。在保持座板原固定状态下,将薄膜盛装的水排至对该试验产生影响的场所,然后将薄膜揭离底板。3.4在轮廓线内下挖至要求深度,将落于坑内的试样装人盛土容器内,并测定含水率。3.5用挖掘工具沿座板上的孔挖试坑,为了使坑壁与塑料薄膜易于紧贴,对坑壁需加以整修。将塑料薄膜沿坑底、坑壁密贴铺好。15 在往薄膜形成的袋内注水时,牵住薄膜的某一部位,一边拉松,一边注水,使薄膜与坑壁间的空气得以排出,从而提高薄膜与坑壁的密贴程度。3.6记录储水筒内初始水位高度,拧开储水筒的注水开关,将水缓缓注入塑料薄膜中。当水面接近环套的上边缘时,将水流调小,直至水面与环套上边缘齐平时关闭注水管,持续3一S
38、min,记录储水筒内水位高度。4结果整理4.1细粒与石料应分开测定含水率,按下式求出整体的含水率: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 1111 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16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 1212 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4.6精密度和允许差。灌水法密度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
39、定的差值不得大于 0.03岁 c时,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5报告5.1试料来源,外观描述。5.2试样最大粒径(mm)。175.3试坑尺寸(cm)。5.4试样干密度 dg/cm3。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 1313 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T 01071993 土的密度试验(灌砂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试样的最大粒径一般不得超过 15mm,测定密度层的厚度为 150-200mm。注:在测定细粒土
40、的密度时,可以采用似 00的小型灌砂筒。如最大粒径超过 l5mm,则应相应地增大灌砂筒和标定罐的尺寸,例如,粒径达40-60 的粗粒土,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应为150-200mm。2仪器设备2.1灌砂筒:金属圆筒(可用白铁皮制作)的内径为 100mm,总高 360mm。灌砂筒主要分两部分:上部为储砂筒,筒深 270mm(容积约 2 120cm3),筒底中心有一个直径 10的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开口直径为 lOmm,并焊接在一块直径 100mm 的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直径10的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
41、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直径10的圆孔。将开关向左移动时,开关铁板上的圆孔恰好与筒底圆孔及漏斗上开口18相对,即三个圆孔在平面上重叠在一起,砂就可通过圆孔自由落下。将开关向右移动时,开关将筒底圆孔堵塞,砂即停止下落。灌砂筒的形式和主要尺寸如图T 0111-1 所示。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 1414 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2.2金属标定罐:内径100mm,高150mm 和200mm 的金属罐各一个,上端周围有一罐
42、缘。注:如由于某种原因,试坑不是 150或 200时,标定罐的深度应该与拟挖试坑深度相同。2.3基板:一个边长 350mm、深 40mm的金属方盘,盘中心有一直径100的圆孔。2.4打洞及从洞中取料的合适工具,如凿子、铁锤、长把勺、长把小簸箕、毛刷等。2.5玻璃板:边长约 500的方形板。2.6饭盒(存放挖出的试样)若干。2.7台秤:称量 1015kg,感量 5g。2.8其他:铝盒、天平、烘箱等。2.9量砂:粒径 0.25一 0.5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约 20 一 40kg。应先烘干,并放置足够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3仪器标定3.1确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3.1.1 在储砂
43、筒内装满砂,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称筒内砂的质量ml,准确至 1g。每次标定及而后的试验都维持该质量不变。3.1.2 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洞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然后关上开关,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 m5,准确至 lg。3.1.3 将灌砂筒放在玻璃板上,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关上开关,并小心地取走罐砂筒。3.1.4 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 1g。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灌砂筒下部圆锥体的砂。19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 1515 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
44、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3.1.5 重复上述测量,至少三次;最后取其平均值m2,准确至 lg。3.2确定量砂的密度 3.2.1 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 Vo(1)将空罐放在台秤上,使罐的上口处于水平位置,读记罐质量m,准确至lg。(2)向标定罐中灌水,注意不要将水弄到台秤上或罐的外壁;将一直尺放在罐顶,当罐中水面快要接近直尺时,用滴管往罐中加水,直到水面接触直尺;移去直尺,读记罐和水的总质量mg。(3)重复测量时,仅需用吸管从罐中取出少量水,并用滴管重新将水加满到接触直尺。(4)标定罐的体积V按下式计算:式
45、中:v-标定罐的容积(cm3),计算至 0.01;m7 标定罐质量(g);m8 标定罐和水的总质量(g);pw水的密度(g/cm3)。3.2.2 在储砂筒中装人质量为 ml 的砂,并将罐砂筒放在标定罐上,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罐砂筒,称筒内剩余的砂质量,准确至lg。3.2.3 重复上述测量,至少三次,最后取其平均值m3,准确至 lg。3.2.4 按下式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 m8:式中:ma 砂的质量(g),计算至 l;ml灌砂人标定罐前,筒内砂的质量(g)。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平均质量(g)。m3灌砂人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3.2
46、.5 按下式计算量砂的密度 ps: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 1616 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式中:Pg 砂的密度(g/cm3),计算至 0.01;F一标定罐的体积(cm3);ma砂的质量(g)。204试验步骤 4.1在试验地点,选一块约 40cm x 40cm的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将基板放在此平坦表面上;如此表面的粗糙度较大,则将盛有量砂 ms 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打开灌砂筒开关,让砂流人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
47、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罐砂筒,并称筒内砂的质量m6,准确至 lg。4.2取走基板,将留在试验地点的量砂收回,重新将表面清扫干净;将基板放在清扫干净的表面上,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 100mm。在凿洞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凿出的试样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放在已知质量的塑料袋内,密封。试洞的深度应与标定罐高度接近或一致。凿洞毕,称此塑料袋中全部试样质量,准确至 1g。减去已知塑料袋质量后,即为试样的总质量 mt。4.3从挖出的全部试样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入铝盒中,测定其含水率w。样品数量:对于细粒土,不少于 100g;对于粗粒土,不少于 SOOgo 4.4将基板安放在试洞上,将灌砂筒安放在
48、基板中间(储砂筒内放满砂至恒量城),使灌砂筒的下口对准基板的中孔及试洞。打开灌砂筒开关,让砂流人试洞内。关闭开关,小心取走灌砂筒,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ma,准确至 lg。4.5如清扫干净的平坦的表面上,粗糙度不大,则不需放基板,将罐砂筒直接放在已挖好的试洞上。打开筒的开关,让砂流人试洞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ma,准确至lg。4.6取出试洞内的量砂,以备下次试验时再用。若量砂的湿度已发生变化或量砂中混有杂质,则应重新烘干,过筛,并放置一段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后再用。4.7如试洞中有较大孔隙,量砂可
49、能进人孔隙时,则应按试洞外形,松弛地放人一层柔软的纱布。然后再进行灌砂工作。5结果整理5.1按下式计算填满试洞所需砂的质量: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第第 1717 页 共页 共1818 页页第第1 1 版版第第0 0 次修订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参照规程编号JTG E40-2007JTG E40-2007文件代号文件代号SYS-002SYS-002灌砂时试洞上放有基板的情况灌砂时试洞上不放基板的情况 式中:mb 砂的质量(g)ml 灌砂人试洞前筒内砂的质量(g);21 m2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平均质量(g);m4,m4 灌砂人试洞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m5-m6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及基板和粗
50、糙表面间砂的总质量(g)。5.2按下式计算试验地点土的湿密度:式中:土的湿密度(g/cm3),计算至 0.01;mt试洞中取出的全部土样的质量(g);mb填满试洞所需砂的质量(g);Ps量砂的密度(g/cm3)。5.3按下式计算土的干密度:式中:pd 土的干密度(岁 c时),计算至 0.01;P土的湿密度g/cm3 w土的含水率(%)。5.4本试验的记录格式如表 T 0111-105.5精密度和允许差。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 0.03g/cm3o6报告6.1土的鉴别分类和状态描述。6.2土的含水率w(%)。6.3土的湿密度(g/cm3)。6.4土的干密度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