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绿道系统建设总体规划指导守则.pdf

    • 资源ID:1019554       资源大小:34.52MB        全文页数:36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绿道系统建设总体规划指导守则.pdf

    1、 广州市南沙区碧道建设总体规划广州市南沙区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 年年)广州市南沙区河长制办公室?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 年 1 月 广州市南沙区碧道建设总体规划广州市南沙区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 年年)审 查:陈俊昂 刘立霞 校 核:黄显东 陈国轩 秦茂洁 编 写:黄显东 杨 晶 郑 宇 李焯然 唐 超 吴鹏飞 王 艳 羊海明 王英丽 冯斯安 杨 帆 陈升魁 罗海军 赖敏华 何达锋 江少漫 龙晓华 徐 浩 前言前言 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广东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

    2、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创新举措。编制南沙区碧道建设总体规划是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行动之一,也是建设美丽南沙的实际需求。南沙区境内河流众多,河网密布,经过多年水利工程建设,己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效果显著,“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未达标水体整治和中小河流治理等工作为南沙区碧道建设提供重要的载体,美丽乡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旅游资源开发等相关工作是碧道规划建设需统筹考虑和推进的方向。同时,绿道、南粤古驿道等为碧道规划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依托南沙的独特水网,落实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和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等“

    3、5+1”重点建设任务,打造生物栖息和公共休闲场所,促进水、岸、城、乡联动提升,形成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人融入自然的共享廊道、水陆联动的发展廊道,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样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好窗口。南沙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城市,可通过碧道建设,对接国际先进治河理念和技术,深化同周边地市生态环保合作,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态环境;将南沙广泛分布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统合一体,为地区资源拓展展示和体验空间,使得南沙特色文化成为可接近、可感知的文化符号,建设湾区生态人文长廊。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 年)作为碧道建设指导性文件,要求按照“三年见雏形、

    4、六年显成效、十年新跨越”的目标要求,稳步推进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本次规划对南沙区碧道建设进行总体布局,主要依托沙湾水道、蕉门 水道、李家沙水道、洪奇沥水道、虎门水道、上横沥水道、下横沥水道、凫洲水道等河流,形成“一环二核四带”总体特色结构,至 2022 年底,全区建成 59.3km碧道,至2025年底,全区建成144.2km碧道。20262035年新增建设碧道175.0km,至 2035 年底,全区共计建成碧道 319.2km。本规划以广东省市域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指南(暂行稿)作为编制指南,经多次调研分析、讨论修改,形成本规划成果。I 目 录 前言.III 第一章 总则.1 1.1 碧道的概念

    5、.1 1.2 工作基础.7 1.3 重要意义.10 第二章 现状分析.13 2.1 区域概况.13 2.2 水资源总量丰富,水资源保障存在提升空间.14 2.3 洪、涝、潮多种灾害叠加,防洪(潮)排涝安全系统面临威胁16 2.4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18 2.5 水生态资源得天独厚,生境质量有待提升.24 2.6 特色资源基底较好,区域间差异性较大.26 2.7 滨水空间利用片段化,品质有待提升.36 第三章 建设目标.45 3.1 指导思想.45 3.2 基本原则.45 3.3 规划范围、期限和依据.46 3.4 规划目标.50 3.5 指标体系.51 第四章 总体布

    6、局.53 4.1 相关规划衔接.53 4.2 总体功能布局.61 II 4.3 总体空间布局.67 第五章 总体建设任务.76 5.1 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76 5.2 全面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建韧性安全水系.77 5.3 全面改善水环境,实现碧水清流.80 5.4 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构筑河湖生态廊道.81 5.5 提升滨水岸线景观,塑造南沙特色宜人风貌.84 5.6 打造多主题特色游径,创新多感官游憩体验.85 5.7 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推动“滨江水岸 璀璨南沙”建设.87 第六章 碧道建设规划方案.89 6.1 李家沙-洪奇沥水道发展融合碧道廊.89 6.2 狮子

    7、洋-虎门水道滨海生态碧道廊.110 6.3 沙湾水道碧道廊.128 6.4 横沥钻石水城和南沙街都市休闲区双核.142 6.5 西樵水道-高沙河碧道带.248 6.6 蕉门水道-榄核水道碧道带.260 6.7 骝岗水道碧道带.280 6.8 小虎沥水道碧道带.310 第七章 投资匡算.319 7.1 匡算依据.319 7.2 分期投资.320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323 8.1 组织保障.323 8.2 政策措施.323 III 8.3 技术支撑.327 8.4 管理运营.327 8.5 监督检查.328 8.6 宣传推广.329 附件.331 附图.348 1 第一章 总则 1.1 碧道的

    8、概念 1.1.1 碧道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全体人民的共识。2018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八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原则”和“五个体系”,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2018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有条件有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搞得更好,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珠三角尤其要补上生态欠账,要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给老百姓营造

    9、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自然景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开始就要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要深化同香港、澳门生态环保合作,加强同邻近省份开展污染联防联治协作,探索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合作新路子。在此背景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高标准建设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是建设美丽广东、推动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步入新时代的重要支撑。2018 年 6 月 8 日,李希书记在省委十二届四次会议讲话中提出“加强公共慢行系统建设,整治河道水网,建设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与陆上绿道并行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去处”。2019 年 1 月 28 日,马兴瑞省长在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

    10、会议上宣读2019 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开展“让广东河更美”大行动,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工程”。2019 年 9 月 11 日,李希书记在广东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关于支持深 2 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结合起来,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促进绿色消费,发展绿色金融,全域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万里碧道,守护好北部山区生态屏障和南部滨海自然生态。为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南沙区严格按照省

    11、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碧道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把碧道建设作为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重点,以“走在前列、树立标杆”的目标,在全区范围内扎实开展碧道工程建设,奋力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好去处。1.1.2 碧道内涵 广东万里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共享,优化廊道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形成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留住乡愁、畅享健康的文化休闲漫道,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

    12、活的好去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样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好窗口。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生动实践,是巩固和发展治水成果的创新举措,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碧道建设包括“5+1”重点任务,即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五大建设任务和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一项提升任务。其总体目标是形成“三道一带”。即,以安全为前提,依托堤防等防洪工程,构建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行洪通道;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核心,3 以河道管理范围为主体,依托水域、岸边带及周边陆域绿地、农田、山林等构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将河湖水系沿线零碎的绿

    13、地连接;整合蓝绿空间,以滨水游径为载体,串联城乡临水街区和居民点的生活空间、景区和乡野的休闲空间、配套服务空间等,为河湖水系注入多元功能,构建融入自然、畅享健康的休闲漫道,与绿道和南粤古驿道等实现“多道融合”,打造线性贯通的滨水公共空间;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带动河湖水域周边产业发展形成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1.3 碧道建设空间范围 从具体建设空间范围来看,碧道建设以河道管理范围为基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开展碧道各项任务建设,同时,统筹考虑水岸周边的城市绿线、蓝线和道路红线区域,将滨水线性公园、滨水服务设施等纳入碧道建设的协调范围,共建共享。图 1.1-1 碧道建设空间

    14、范围示意图 4 图 1.1-2 碧道建设“三道一带”空间范围示意图 1.1.4 碧道分类 结合碧道沿线功能布局,将碧道分为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自然生态型四个类型。都市型碧道依托流经大城市城区的水系建设,针对大城市城区人口、经济、文化等活动密集的特点,强化设施、功能以及亲水性业态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滨水经济带。城镇型碧道依托流经中小城市城区及镇区的水系建设,针对中小城市及城镇地区人口相对稠密的特点,在满足居民康体、休闲、文化等需求的同时,要强调生态 5 性,突显地域特色。乡野型碧道依托流经乡村聚落及城市郊野地区的水系建设,针对乡野地区农田、村落、山林等景观美丽多彩特点,尽量维护保留原生景观

    15、风貌,减少人工干预,以大地景观的多样性满足各类人群的休闲需求。自然生态型碧道依托流经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等生态价值较高地区的水系建设,坚持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优先,人工干预最小化,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在美学、科普、科研等方面的价值。图 1.1-3 碧道分类示意图 根据南沙区发展新格局,以上横沥水道、蕉门河、虎门水道沿线为主轴,建设贯通的都市型生态长廊,重在统筹治水、治城、治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一流水岸;李家沙-洪奇沥水道和蕉门水道沿线围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历史文化古迹、城镇聚集区,打造城镇型碧道,建设居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其它支涌沿线建设乡野型碧道,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力

    16、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6 1.1.5 建设任务 碧道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五方面。其中,水资源保障包括严格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调度和加强河湖水系连通等任务;水安全提升包括防洪工程、堤岸生态化改造、缓解城镇内涝、应对海平面上升等具体任务;水环境改善包括改善水质、整治入河排污口、控制面源污染、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等具体任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包括岸边带生态修复、监督水土流失、保障生态水量、保持生物栖息地、加强河湖联通等具体任务;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包括打造主题特色、营造特色空间、串联特色资源,打造特色游径、布设滨水慢行道、优化线

    17、性公园与完善亲水设施等具体任务。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是前置的基础条件,主要依托原有工作,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系连通、中小河流治理、“清四乱”“五清”“让广东河更美”“南粤水更清”、黑臭水体治理等,在此基础上借助碧道建设的契机,对险工险段进行加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截污和排污口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等则是碧道建设的重点内容。碧道建设可分稳固基础、建设成型、发展成熟三个阶段。稳固基础阶段采用新理念对各相关部门原有的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等工作进行整合、优化、提升;建设成型阶段以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为重点,提升碧道的生态功能和公众服务功能;发展成熟阶段以促

    18、进碧道沿线地区协同发展为目标,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发力,共建共治共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7 图 1.1-4 碧道建设“5+1”重点任务示意图 图1.1-5 五大建设任务关系示意图 1.2 工作基础 1.2.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碧道建设明确指导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 8 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略。习

    19、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万里碧道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设万里碧道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南沙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硕果。1.2.2 河湖治理体系不断升级为碧道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近年来,南沙区河湖治理体系不断升级,在集中实施河湖治理 1.0 版-“五清”和“清四乱”专项行动,大力开展河湖治理 2.0 版-“未达标水体整治”,全区治水兴水管水进入新阶段,河湖管理保护成效逐步提高。此外,深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堤防达标加固、

    20、水闸泵站除险加固等防洪防灾工作,全区江河防洪(潮)能力逐步加强,为碧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1.2.3 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碧道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沙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全面实施南沙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南沙区治水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工作方案 南沙区全面剿灭黑臭水体、强化治水工作整体方案(2018-2020 年)等治水方案,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全区村庄保洁覆盖率持续提高。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因此,水生态环境

    21、持续改善为碧道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9 1.2.4 绿道、南粤古驿道等为碧道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广东于 2009 年率先在珠三角地区开展绿道建设,成为国内首个引进绿道概念并推行绿道建设的省份,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建设 10 条省立绿道,其中,有 8 条省立绿道主线规划主要沿大江大河和海岸带建设:1 号绿道主线规划沿西部海岸带和西江建设;2 号绿道主线规划沿东部海岸带建设;3 号绿道主线规划沿东江建设;4 号、6 号绿道主线规划沿北江建设;7 号绿道主线规划沿漠阳江建设;8 号绿道主线规划沿韩江建设;9 号绿道主线规划沿鉴江建设。8 条沿大江大河和海岸带建设的省立绿道全长 8200km,构成

    22、了通山达海的省立绿道总体格局。绿道规划已经初步建立滨水地区慢行道体系,为碧道构建连续的游憩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依据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空间结构,将构建形成全省“主线+支线+发展节点”古驿道线路系统,六条南粤古驿道线路包含 14 条主线,56 条支线,全长约 11120km,其中陆路古驿道线路长约 6900km、水路古驿道线路长约 4330km。水路古驿道以现有河、江、海等水道为载体,鼓励为加强古水道的展示和游憩等功能,根据实际建设条件采用滨水栈道、绿道、堤顶路等形式增设水路古驿道辅线。南粤古驿道是展现广东省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为碧道串联滨水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碧道提供基础。绿道、

    23、古驿道在推动实现绿色发展、低碳生活、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上作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成熟范例,同时其高位推进、规划理念、建设模式、管理运行等成功经验为碧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1.2.5 河长制湖长制的全面建立为碧道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实践。10 2017 年以来,南沙区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全区区治水兴水管水进入新阶段,河湖管理保护成效逐步提高。区委书记、区长、区委领导担任区级和跨界河流河长。区、镇(街)均设总河长、副总河长,各级根据市级设置原则落

    24、实河长名单,高位推进相关工作,形成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全领域支撑的局面。河长制湖长制的全面建立为碧道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1.3 重要意义 1.3.1 建立基于公众监督的良性循环,建设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好去处”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在多次不同场合提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碧道建设坚持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建设“人民美好生活好去处”。历史上人类逐水而居,临水栖居,水岸地区是人们生活的正面;

    25、但到了工业化、城镇化时代,水岸地区被大量的工厂、码头、港口等占用,转往成为人们生活的背面,成为背面的水岸失去公众的监督,导致“四乱”(乱堆、乱建、乱采、乱占)现象突出,水岸地区往往成为脏差乱的地区场所。同时,公众未对河流水系重要的生态价值和人居价值形成社会共识。在此背景下,碧道建设结合传统水治工作以一种新理念充分挖掘河流水系的重要生态价值和人居价值,向公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人居环境,建设成为人民“呼吸自然、陶冶身心、健体强身”的美好生活好去处,旨在将更多的公众引向水岸,对水岸地区保护和利用形成有效监督,促进水岸地区环境品质提升,进而推动滨水地区的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建立良性循环。11 1.3.2

    26、 促进经济发展,建设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样板”(1)推进滨水地区的三旧改造和产业升级发展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讨论时曾经指出,广东转型升级在全国遇到问题最早。广东省经过 40 年的高速发展,传统靠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驱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断,进入要靠信息、技术、创新等要素驱动的转型升级发展新时期。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让位于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南沙区境内大量滨水岸线开发为生产岸线,大量低效三旧用地分布在滨水地区。碧道建设将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利用碧道建设的契机推进滨水地区的三旧改造和产业转型发展,提升滨水地区空间品质

    27、。充分发挥河流水系的生态价值,引入创新、创意、人文等要素,打造融合生态、休闲、健身、社交、消费等复合功能的滨水公共场所,以优质的滨水空间品质促进南沙发展。(2)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呈现新格局 南沙新区总体规划提出推进区全域经济、园区经济和特色镇域经济发展。全区形成交通一体、产城互动、旅游联盟、环境共治、民生共享、分工合作的发展新格局。特色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缩小。碧道建设紧紧围绕“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依托上横沥水道、蕉门河、虎门水道、李家沙、洪奇沥水道、蕉门水道等主要河流水系,构建连接区域发展的纽带,连接都市发展片区、生态发展片区和美丽乡村体系,通过碧道建设通过挖掘

    28、和串联沿线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城市功能资源,打造主题特色突出的重点河段,构建主题多元的游径体系,引导城镇居民沿着碧道到郊野、乡村、景区、景点休闲游憩,促进东西部区域的经济和生态“对流”、经济和文化“对流”,带动外围地区经济发展,全面促进区域平衡发展。12 1.3.3 用系统思维治水,建设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好窗口”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4 年 3 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治水。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我们提出了五个统筹,治水也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不能就水论水。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应该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

    29、田、治山和治林等。”传统治水在防洪安全工作中,通常采用硬质堤防堤岸,忽视水岸的景观、场所价值;在水环境改善工作中,往往采取应急性措施,忽略源头监管。传统水利工作缺乏对山水林田湖草的统筹,缺乏对人、水、岸、城的统筹,缺乏对取水、输水、用水、耗水和排水的统筹,导致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水多水少水浑水脏”等问题。碧道建设强调在水安全防卫工作融入生态、共享理念,在水环境改善工作采用系统思维,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的需求,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水为主线,将山水林田湖草视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用系统思维治水,依托河流生态廊道连接重要态斑块和基质,形成“网络化”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生态网络

    30、。碧道建设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城镇与乡村、陆域与水域,分类施策系统治理。碧道建设强调水岸同治,综合考虑河道管理范围线、道路红线、城市蓝线三线空间范围,统筹推进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以及岸边带特色空间和景观营造、休闲游憩设施建设。13 第二章 现状分析 2.1 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南沙新区位于广州市沙湾水道以南,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入海交汇处,总面积约 803 平方公里。新区包括 3 个街道、6 个镇,分别为南沙街、珠江街、龙穴街、东涌镇、榄核镇、大岗镇、黄阁镇、横沥镇、万顷沙镇。南沙新区位于大珠三角经济区的地理几何中心

    31、,是广佛经济圈和珠三角西翼城市群通向海洋的重要通道,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联系的必由之路。以南沙为中心半径 60km 以内含盖广州、佛山、深圳、珠海、澳门、东莞、中山等 14 个大中城市,半径 100km 内覆盖整个珠三角城市经济区。南沙新区地貌表现为明显的河口冲积形态,区内水网密布,地势平坦。陆地的绝大部分为平原田地,由河道沉积和人工围垦共同作用形成,其中下横沥水道以南的万顷沙是 1960 年代以后人工围垦的新增陆域地区,龙穴岛则是 1990 年代以后随产业开发进行的填海开发地区。由于其沉积平原的形成机制,新区陆域海拔较低,平均高程在 2m 以下,且大多为淤泥、软土,部分地区软土层厚度可达

    32、40m,地下水位较浅。全区零星分布若干山体,主要包括大山乸、庐前山、乌洲山、骝岗山、大虎山、小虎山、黄山鲁、十八罗汉山,全区制高点位于黄山鲁,最高点海拔 294.17m。南沙新区属低纬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丰富,年平均气温 21.9,平均年降雨量 16002000mm,降雨主要集中在 49 月。常年盛行两个主要风向,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偏北风的频率较偏南风的频率大,风速相近。14 2.1.2 流域概况 南沙新区地处珠江出海口,在长期的河流冲积和海潮进退作用下,形成典型的网络状水系,分为外水水系和内水水系。区内各围以外的珠江河道属于自然

    33、形成,为外水,主要包括沙湾水道、虎门水道、蕉门水道、洪奇沥水道、上下横沥水道、骝岗水道等;各联围内部的河涌、湖泊、水库、鱼塘等组成内部水系。内部水系多为社会历史原因形成,如围垦、填海、灌溉等,对地区农业生产、调蓄排涝有重要意义。目前根据河道的主要特性、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河道所承担的主要功能进行区分,将南沙新区现状河涌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河涌 76条,处于城镇中心,其周围是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人口较多,工业发达,也是规划发展区的重要地区;二类河涌,是城镇排水汇集的主渠道,连通区内主要河涌;三类河涌,是一、二类河涌以外的其他河涌。现状各类河涌分布不够均衡,南部一类河涌较多,北部一类河涌相对

    34、较少。构成圩内水系的河涌宽度多在 50m 以下,面宽 50m 以上的内河涌较少,主要分布在万顷沙围和龙穴围。2.2 水资源总量丰富,水资源保障存在提升空间 2.2.1 过境客水和潮流量丰富,内河涌生态用水水量充足 南沙区内水域面积达 188.15km2,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内河涌 116 条,总长 294.8km。南沙区河道的洪水主要来自西江、北江和流溪河,虎门水道也受东江洪水影响。区内主要有虎门、蕉门、洪奇沥三条水道,本地径流量为 4.82 亿 m3,多年平均过境径流量 1377 亿 m3,其中虎门水道 603 亿 m3、蕉门水道 565 亿 m3、洪奇沥水道 209 亿 m3,分别约占

    35、珠江年径流总量的 18%、7%、6%左右。除过境客水外,受不规则半日潮影响,区内水道在一个太阴日里(约 24 小时 50 分)出现两次高潮两次低潮,虎门、蕉门、洪奇沥三大口门年涨潮量 2710 亿 m3,年落潮量 4088 15 亿 m3,每年潮流可带来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资源。南沙区大部分内河涌为感潮河段,水量充足,但部分断头涌水流多为双向流,污染物往返于涌内,难以扩散或降解,需优化南部河网区的连通性,优化闸泵调度,合理控制河涌水流方向、流态,提高河湖自净功能。2.2.2 城市供水水源单一,难以满足未来高质量城市供水要求 南沙地处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缺乏修建水库的天然条件,目前

    36、城市供水主要依靠河道引提水,水源地为沙湾水道,主要由黄阁、东涌、榄核等水厂供给生活、工业用水,总供水能力 40 万 m3/d,年供水量 1.46 亿 m3。根据 2018 年广州市水资源公报,南沙区水资源总量 6.4 亿 m3,总供(用)水量 11.35 亿 m3,其中农业用水 2.26 亿 m3,主要在河道就近引咸淡水灌溉;工业用水 8.18 亿 m3(含火电用水5.57 亿 m3),大部分工业自备水源位于三角洲下游蕉门、骝岗、下横沥、虎门等水道,受咸潮影响严重;其余的工业用水,以及城镇公共用水 0.32 亿 m3、居民生活用水 0.49 亿 m3、生态环境用水 0.10 亿 m3等,均依赖

    37、于沙湾水道。在西江上游龙滩、大藤峡等水利枢纽共同调节和压咸调度下,沙湾水道枯水期仅能满足现有水厂的取水规模,但无法再增加取水量,难以满足南沙新区未来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所要求的高质量城市供水。2.2.3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取得成效,存在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南沙区坚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结合新区、自贸区开发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省、市的有关要求,针对水资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循序渐进,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方式,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2018 年南沙区的用水总量、万元 GDP 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 16 值用水量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38、率均达到广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考核要求。但南沙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达到 164.2L/(人 天),超过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居民用水定额的 150L/(人 天),说明南沙区的用水效率还有一定提升空间。2.3 洪、涝、潮多种灾害叠加,防洪(潮)排涝安全系统面临威胁 2.3.1 气象和下垫面条件易引发洪涝灾害 南沙区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每年 46 月份为前汛期,由于西风带天气系统的影响,平均可发生 10 次暴雨过程,降雨以锋面雨为主,峰高、量大、历时长,容易引发流域性洪水灾害;79 月份为后汛期,由于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降雨以大强度的台风雨为主,易受外海潮位顶托

    39、形成内涝。特别是当暴雨、流域性洪水、外海天文大潮、台风中的全部或部分要素形成碰头时,在承泄区高水位顶托情况下,内部大量洪涝水不能及时下泄,常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南区地貌表现为明显的河口冲积形态,区内水网密布,地势平坦,全区零星分布若干山体,上游山体溪流短、坡度大、产流快,向下游汇集迅速,形成山洪威胁。平原区汇水面积大,加之地势相对较低,雨水系统水力坡降不足,容易受淹。下游出口处由于潮水顶托,对排水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南沙区的快速建设发展,城镇用地不断扩张,导致下垫面构成发生变化,硬化程度提高,下渗不足,径流系数加大,城市涝水的汇流速度加快,进一步增加了排水系统的压力。2.3.2 防洪(潮

    40、)体系尚未完善 南沙区根据地形、水系特点因势利导,划分成 13 个以外江水道为界的独立联围,各联围经过多年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外江水道、堤防、水闸为主的防洪(潮)工程 17 体系。但是,现有的防洪(潮)体系尚不完善,体现在:(1)堤防设计标准偏低 现状堤防中,蕉东联围、万顷沙围、沙仔岛围和小虎岛围的部分堤段已按 200年一遇标准进行建设和加固,部分堤段建设标准为 50 年一遇;番顺联围、义沙围、大坳围、四六村围、鱼窝头围、高新沙围、沥心沙围堤防现状标准多数为 50 年一遇,部分堤段未达到 50 年一遇,局部堤段正在按 200 年一遇建设加固;缸瓦沙围堤防标准为 20 年一遇;龙穴围部分堤防标准为

    41、 20 年一遇,狮子洋侧为码头岸线。随着海平面的抬升、城市建设的发展,部分联围和堤段的现状防洪标准偏低,亟待提高堤防标准,以完善防洪(潮)工程体系,确保当地的防洪(潮)安全。(2)堤防强度低 现有堤防多数经多次加固而成,堤身和堤基土质复杂,在加高、培厚过程中,由于施工方法和土质不一,密度和含水量不同,许多地方不满足压实密度的要求,堤防强度低。虽然堤顶高程达到了现状设计标准,但由于堤身强度较低,在抗御洪(潮)水时,往往险情不断。例如 2018 年 9 月 16 日,受超强台风“山竹”影响,南沙区出现超三百年一遇风暴潮,万顷沙镇二十涌东水闸新建工程围堰被冲塌,海水倒灌,导致十九涌、二十涌内河堤决口

    42、近百米。(3)穿堤建筑物老化 现状穿堤建筑物年久失修、工程老化、处于带病运行状态的情况较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危及地区安全,同时部分挡水闸规模偏小也对围内涝水自排产生一定影响。2.3.3 排涝设施排水能力不足 随着堤防体系的建设,南沙各联围内部形成了封闭的排涝片区,各排涝片区形 18 成了以山前水道、内河涌、排涝泵闸为主的排涝工程体系,但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影响,台风、洪水和暴雨威胁越来越严重,现有排涝设施的排水能力已无法满足要求,主要体现在:(1)山体截洪措施不足 南沙总体地势平坦,但有残丘孤山屹立,例如大岗镇内的十八罗汉山、黄阁镇内的大山乸和小虎山、南沙街道内的黄山鲁等,部分山体缺乏截洪直排

    43、外江的措施,使得河涌需承接山洪,导致山洪、内涝不分,加剧河涌排涝压力;还存在山洪直接进入雨水系统,由雨水管网转输进入河涌的现象,影响管网汇水区雨水的正常汇入,减弱雨水系统的排水能力。(2)抽排能力不足 南沙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在暴雨遭遇外江高潮期间,受外江洪潮顶托,地势较低处不能自排,需要通过强排辅以内河涌调蓄来控制水位。现状有排涝泵站 51 座,多数为近年新建,但泵排流量较小,总排涝流量为 246.5m3/s,与排涝需求还不能完全适应。(3)河涌排涝标准低 随着南沙区的城市化,现状农业区、规划城市区的现有河涌农田排涝标准亟待提高,以满足城市排涝要求。部分河涌现状过水断面偏小,每遇暴雨产生内涝。

    44、农村河涌堤岸大多为土堤,边坡陡,塌岸现象时有发生。2.4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2.4.1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函201129号)及广州市水环 19 境功能区区划(穗府199359号文),区域地表水洪奇沥(顺德板沙尾番禺沥口)和蕉门水道为类水功能区划,水体功能为“工农渔”,小虎沥水道、凫洲水道、上横沥、下横沥及沙仔沥为类水功能区划,其它内河涌现状水环境功能为城市景观或工农业用水,为类水功能区划,见表2.4-1。表 2.4-1 南沙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属性表 河流 水系 起点 终点 长度(km)功能现状 水质目标 行政区 沙湾水道 珠三角河

    45、网 紫坭西 敦涌 17 饮 广州市 沙湾水道 珠三角河网 敦涌 八塘尾 11 饮工农渔景 广州市 沙湾水道大九律 珠三角河网 泊刀 蟛蜞南 1 饮 广州市 骝岗水道 珠三角河网 蹓江口 太婆份 1 饮 广州市 骝岗水道 珠三角河网 太婆份 梅山 16.3 工农渔 广州市 榄核水道 珠三角河网 磨碟头 沙栏 1.1 饮 广州市 榄核水道 珠三角河网 沙栏 雁沙 13.1 工农渔 广州市 李家沙水道 北江 伦教乌洲 板沙尾 18 综 广州市、佛山市 蕉门水道 珠三角河网 大坳口 下北斗 1 饮 广州市 蕉门水道 珠三角河网 下北斗 龙穴围尾 44.4 工农渔 广州市 洪奇沥 北江 板沙尾 沥口 4

    46、3 工农渔 佛山中山广州 狮子洋 珠三角河网 大沙尾 凫洲 17 工农渔景 广州市、东莞市 伶仃洋 珠三角河网 凫洲 新垦 22 涌 21.5 景渔工农 广州市 上横沥 珠三角河网 横沥镇上八顷 横沥镇大福围 9 工农渔 广州市 下横沥 珠三角河网 横沥镇北围 横沥镇智隆 9 工农渔 广州市 大岗沥水道 珠三角河网 大岗 庙贝农场 9 综 广州市 潭洲沥水道 珠三角河网 放马 九十亩 11.5 综 广州市 2.4.2 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沙区近年来大力开展水环境整治工作,水环境不断改善。国家采测分离对南沙区 3 个国控断面的监测结果显示,2019 年 1-12 月总体水质情况较好,

    47、沙湾水道官坦断面、蕉门水道蕉门断面、洪奇沥水道洪奇沥断面年度水质为类,水质均达 20 到年度考核目标要求。不过根据表 2.4-2 可看出,这三个个断面仍有少数不达标的月份存在。水质仍有超标风险存在。表 2.4-2 国控断面采测分离监测结果一览(2019 年 1-12 月)水域 断面名称 断面性质 考核要求 月份 水质类别 是否 达标 主要污染物浓(mg/L)氨氮 总磷 沙湾水道 官坦断面 国控 类 1 月 类 是 0.22 0.09 2 月 类 是 0.04 0.07 3 月 类 是 0.13 0.16 4 月 类 是 0.04 0.07 5 月 类 是 0.015 0.09 6 月 类 是

    48、0.16 0.04 7 月 类 是 0.015 0.10 8 月 类 否 0.015 0.08 9 月 类 否 0.015 0.10 10 月 类 是 0.32 0.08 11 月 类 是 0.03 0.08 12 月 类 是 0.19 0.11 1-12月 类类 是 0.10 0.09 蕉门水道 蕉门 断面 国控 类 1 月 类 是 0.42 0.08 2 月 类 否 0.12 0.11 3 月 类 否 0.25 0.12 4 月 类 是 0.015 0.09 5 月 类 是 0.13 0.10 6 月 类 是 0.12 0.08 7 月 类 是 0.015 0.10 8 月 类 是 0.0

    49、9 0.08 9 月 类 否 0.11 0.16 10 月 类 是 0.07 0.07 21 11 月 类 否 0.05 0.13 12 月 类 是 0.05 0.08 1-12月 类类 是 0.12 0.10 洪奇沥水道 洪奇沥断面 国控 类 1 月 类 是 0.32 0.07 2 月 类 是 0.11 0.06 3 月 类 否 0.12 0.12 4 月 类 是 0.12 0.06 5 月 类 是 0.13 0.09 6 月 类 是 0.06 0.08 7 月 类 是 0.17 0.07 8 月 类 否 0.06 0.05 9 月 类 是 0.08 0.07 10 月 类 否 0.08 0

    50、.07 11 月 类 是 0.03 0.10 12 月 类 是 0.12 0.08 1-12月 类类 是 0.12 0.08 另外,根据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对南沙区各水断面监测结果显示:2019 年 12月南沙区洪奇沥水道沥心沙大桥断面、洪奇沥断面、张松断面、白石围断面、蕉门水道亭角大桥断面、蕉门断面、高新沙大桥断面、小虎沥水道断面、凫洲水道断面、沙湾水道东涌水厂断面、官坦断面、骝岗涌东涌大桥断面、西沥水道黄榄快线断面水质均属类,水质优,达到或优于水环境质量标准。22 表 2.4-3 2019 年 12 月南沙区地表水水质状况 水域 断面 水质类别 类 类 符合类指标数 洪奇沥水道 沥心沙 大


    注意事项

    本文(绿道系统建设总体规划指导守则.pdf)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