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二章现代汉语“上”“下”方位词用法考察.doc

    • 资源ID:1012984       资源大小:464KB        全文页数:7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章现代汉语“上”“下”方位词用法考察.doc

    1、目录前言. 3第一章 现代汉语方位词有关的基础理论 5 1.1 空间方位与认知的关系. 1.1.1空间认知与空间定向.77 1.1.2影响到空间定位问题的几个因素.11 1.1.3意象图式.12 1.1.4“上”、“下”与认知语言的关系.171.2现代汉语方位词概论.10 1.2.1 方位词的词类界定.10 1.2.2 方位词的分类.13 1.2.3 现代汉语方位词的特点.14 1.2.4 “上”、“下”的词义演变.19 1.2.5 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与越南语“trn”、“di”的研究状况.20 小结.22第二章 现代汉语“上”、“下”等方位词用法考察242.1“上”、“下”的语法特

    2、点.24 2.1.1“上”、“下”的组合能力.24 2.1.2“上”、“下”的句法功能.27 2.1.3出现在“X上”、“X下”的X条件.272.2“上”、“下”的用法考察.28 2.2.1从“上”、“下”的语义看其用法.28 2.2.2从语形上看“上”、“下”的用法.39 2.2.3从语用方面看“上”、“下”的用法.41 2.3.4 从“上”、“下”的不对称使用看其用法.43小结.49第三章 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与越南语的“trn”“di”对比以及在对越汉语教学中的应用523.1什么是对比语言学.52 3.1.1语言学中的比较和对比.52 3.1.2对比语言学的定义.523.2现代汉

    3、语方位词“上”、“下”与越南语的“trn”、“di”对比53 3.2.1语法方面的对比.53 3.2.2 语义方面的对比.56 3.2.3句式方面的对比.64 3.2.4通过汉越翻译考察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与越南语的“trn”、“di”的对应情况.663.3越南学生使用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的偏误分析.70 3.3.1语料来源.70 3.3.2偏误分析.70 3.3.3 偏误成因及教学构想.72小结.74结语.76参考文献 .78附录1.82附录2.83前言1.选题理由时间和空间(时空)是人类把握情景和事件的两个重要的认知领域,在人类认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任何事件都是在时

    4、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前、后、上、下、左、右、里、外、东、西、南、北”等方位词就是表达时空概念的重要工具。刘宁生在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中已明确指出“用方位词表示时空概念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在三维空间中,“上”“下”是最突出的方位词之一,也是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方位词。对一个从事汉语教学的我来说,“上”“下”的多义和复杂有时使我伤脑筋。在教学过程当中,我时常碰到一些用功好学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灯明明挂在教室顶下却说教室顶上挂着灯 ? ”“为什么不能说你的照片掉在墨水里了而要说你的照片掉在墨水上了?”“ 放到地上和放到地下的意思一样不一样?什么时候我们应该说放到地上,什么时

    5、候说放到地下”?“为什么我们只能说站在地上,而不能说站在地下呢?”许多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常为此感到头疼。因为这类问题教材上总是没有解释的,而且防不胜防。这个问题历来深受汉语教学者和汉语学习者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哪一份专门就汉语“上”“下”等方位词进行用法考察研究的论文。因此本人冒昧选 现代汉语“上”,“下”方位词用法考察(与越南语的“trn”、 “ di”对比)作为硕士论文题目。2. 研究目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考察研究找出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用法的一些规律以及两者的不对称性。同时通过各种图式展示“上”“下”所表示的义项以及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本论文将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

    6、与越南语的“trn”、 “ di”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语言中的异同以及两个民族对空间认知的差异。从而将课题考察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便提高教学效果。3. 研究任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论文要解决如下任务:q 概括有关现代汉语方位词的基础理论。q 从语义、语形、语用和不对称使用等四个方面去考察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的用法。q 从语法、语义、句式和翻译考察等四个方面对“上”“下”与越南语相应的“trn”、 “ di”进行对比,之后对越南学生使用现代汉语“上”“下”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4. 研究范围“上”“下”既可以放在名词之前,又可以放在名词之后组合成方位短语。为了使论文能够比较集中,本

    7、文只针对方位词“上”“下”用在名词性成分后面的情况进行考察。5. 研究方法笔者首先采取描写法对“上”“下”所表示的各个义项进行描写。其次采用分析法对“上”“下”的语义、语形、语用以及不对称性进行分析,进而采取归纳法将“上”“下”的用法归纳成若干规律。之后采用统计法对“上”“下”等方位词的使用频率以及越南学生使用方位词“上”“下”的偏误进行统计。最后采取对比法对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与越南语相应的“trn”、 “ di”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 6.论文结构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参考文献与附录之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现代汉语方位词有关的基础理论第二章: 现代汉语“上”、“下”等方位词

    8、用法考察第三章: 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与越南语的“trn”“di”对比以及在对越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第一章:现代汉语方位词有关的基础理论1.1空间方位与认知的关系1.1.1 空间认知与空间定向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其中有空间问题)时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入手。第一,从有“经验性”的角度去研究认知范畴、各个图式、原型模式.。第二,从“凸显”程度的角度去研究句中的通信选择以及整理。这个方法与认知语言学理论图像与背景有关。第三,从同一个事物的不同因素和平面的“引起注意”的角度入手。本论文考察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的用法,其中语义是用来判断其用法的因素之一。为了阐释“上”、“下”的语义,本论文将

    9、使用意像图式,因此第一种角度从有“经验性”的角度是我们阐述问题的选择。空间定向是认知空间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要描写某个物体存在于某个地方,非建立一个空间关系不可。那么,某个物体与某个地方关系如何?除了这两个因素之外,还有哪个可以影响到空间定向问题?这一方面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方经民将方位参照定义如下:“叙述者选择观察点,利用方位词跟相关的方向参照点、位置参照点的关系确定空间、时间的方位辖域”。这样,方位参照包括方位词、观察点、参照点。L Ton Thng(李全胜,2005)也肯定有三个对象加入空间定向过程。1、被定位对象/点2、定位、定向对象/ 点:可以是观察者、说话人或其他对象。3、参照对

    10、象/点关于“参照点”这个术语,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刘宁生(1994)将参照对象称为“参照物”,将被定位对象/点称为“目的物”。他的观点是用“目的物”和“参照物”的概念分析汉语表达物体空间关系的方式,如“画儿在桌子上面”,“画儿”是“目的物”,“桌子”是参照物。方经民(1999)把参照对象称为“参照点”。房玉清(2001)却称之为“定位点”。因为参照对象的形状对空间定向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本论文称之为“参照物”,被定位对象称为“目的物”。参照物可以分成两大类:语境中的参照物和语境外的参照物。不过确认空间时,我们一般常用语境中的参照物。选择语境中的参照物时我们要注意到下面的几点:v 参照物一定是说

    11、话人和听话人已知或者看得见的。v 如果目的物的方位不是参照物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要选择与目的物距离最近的参照物。v 在有许多具备当参照物的资格的情况下,我们经常选择有凸显的特点的参照物。48L Ton Thng(李全胜,2005)认为如果定位空间时,我们光使用“参照对象”和“被定位对象”就理解不了所有场合。例如我们说“院子里种着几棵桃树” 时意味着说话人在“院子”外边。在该场合中,观察者对空间定位起“坐标中心点”作用。“以人为中” 原理把“我”站在宇宙中心。从这个中心点,人们可以建立起一个三维坐标系。(56,107页) Z轴 Y轴 X轴 图1X轴:地面;Z轴:人们直着身体着地的位置;Y轴:与Z轴

    12、和X轴相结合以便确定坐标系中的三维空间。48本论文第二章主要依靠坐标系来确定各个意像图式,因此坐标系的确定是很必要的。如果参照物不是X轴时,确认“上”、“下”,“里”、“外”等方位的时候,L Ton Thng(李全胜,2005)提出了定位线和中线等概念。本论文统称之为准界线。1.1.2 影响到空间定位问题的几个因素我们建立一个空间关系时,非考虑到下面的几个因素不可: “以人为中”原理对空间定位问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人为中”原理有如下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身体构造,其中立着身被当作人们用来定位空间的坐标系的出发点,包括“前-后”、“上-下”和“左-右”等三种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上-下”方向。

    13、我们说“请你往上走”时,是以说话人说话时所处的位置来确定的,这里说话人把自己所处的位置定为“下”。 人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其中地面作为一个平面,固定于空间坐标系中。在重力和立着身的推动下,人们感知到天在上,地在下。 人们运动方式与原则,进行交际时,人们总是对着面谈,而运动时人们总是往前移动。空间定位和定向总是在一个眼可见的距离、一般在地面实行的。56 参照物和目的物的体积对空间定位问题有极大的影响。关于这个问题,阮德民已举一个很有趣的例子。(1)书在桌子上放着。报放在书上。笔放在报上。(2)书在桌子上放着。报放在书上。电视机放在报上。在(1)场合中,我们不能说“笔在桌子上放着”,但是在(2)场合

    14、中,我们却能说“电视机在桌子上放着”。由此可见,“笔”和“电视机 ”的不同体积,所以那本书的厚薄也影响到它们的“桌子上”关系。54 障碍物对空间定位问题也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一辆大卡车可以掩藏某座楼的门,但不能隐藏那座楼。虽然我们不能说“卡车在那座楼的门前停着”,但是“卡车在那座楼旁边停着”是完全成立的。1.1.3意像图式意象图式是认知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人们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意象图式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是意象,一是图式。21R.W.Langacker(1981)将“意象”定义为人们用不同方式去组织某个语义域内容的能力。

    15、他( 1987)又认为意象概念是为描写语义结构以及语义相关的句法结构。后来,中国也有一些语法家对“意象”提出定义。(陆俭明,沈阳,2003)将“意象”定义为“指对一个客观事物或情形由于识别和理解方式的差别凸显的部分不同,采取的视角不同,抽象化的程度不同等等而形成的不同的心理印象。”11图式是与意象相关的一个概念,所以才有意象图式这个术语。简单地说,图式是结构化了的意象。在认知系统中,除了通过意象建立起来的基本范畴外,我们对范畴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形成稳固的模式,这些稳固的模式可以用具体的意象范畴来隐喻抽象的意象范畴,这个过程就是图式化的过程。211.1.4 “上”“下”与认知语言学的关系“上”“下

    16、”是现代汉语的方位词中,使用频率最高,表达功能最多,理解难度最大的方位词。八十年代以前的各位语法家(如吕叔湘,朱德熙)都是从方位词的意义和形式之间关系的角度研究方位词,换句话说前者都是从传统语法着手, 光集中描写“上”“下”的语法特点,如:搭配能力、 句中的句法功能等问题并且只考察若干方位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情况。然而“上”“下”的意义实际上并不简单,如果按传统语言学的观点出发,那么往往解释不了“上”“下”所表示的不同意义之间的联系。比如明明知道“放在地上”、“放在地下”都能说,但是理解不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像古人说:“知其然,不知其所然”。许多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常为此而感到头疼。语言认知研究

    17、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语言的认知研究从乔姆斯基就开始了,生成语法主张研究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过程,可是他却认为认知是天赋、先验的,句法是一个自足的系统,由此后来引起了反对乔姆斯基观点的一场革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认知语言学是在吸收语用学、生成语义学和认知科学诸多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李全胜(2005)的统计,成功地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研究语言现象的代表人物是Ronald W.Langacker、George Lakoff、Fillmore、Jackendoff、Talmy、Fauconnier、Haiman.。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认知语法。认知语法基于经验主义的哲学观和语言观,认为句

    18、法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主张从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出发,通过人类在与外在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概念结构分析、解释语言结构。认知语法不同于以往对语言结构的原子分析和形式分析,它更注重语言结构的理据分析和解释,使语法研究更加走向深入。可见,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已经打破了方位词研究的传统观点, 影响非常大。目前认知语法逐渐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热点。认知语言学是“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学派”41。换句话说,认知语言学从人的身体与外部世界互动经验出发,从人类的认知出发去解释语言的结构和用法。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已经令人信服地证明

    19、了一条重要的原则:语言的结构受人类认知特点的制约。这种新的研究思路得到了中国国内不少学者的响应,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认知语法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来解释汉语的各种语法现象,其中现代汉语方位词与空间表达问题引起了许多语法家的关注 。时间和空间(时空)领域是任何事物包括人类自身都处于其中的两个基本领域。因此在人类认知中时空占有核心的地位。时空是一种客观存在,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常常凭着自我感知来认识它。人们为了在交际中表达某种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常常以自身作为参照点,把身体的两面称作前和后,即面对的方向为前,背对的方向为后;把身体的两侧称作左和右,即左手的朝向为左,右手的朝向为右;把身体的两端称作上和下,

    20、即朝天的方向为上,朝地的方向为下。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有篇课文,内容是“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这种典型的空间认知概念是人们感知世界后形成的认知经验,并逐渐成为一种完形图像深入人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的扩宽,人们慢慢把空间的范畴和关系投射到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上,借以把握各种各样的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这一研究对汉语方位词既能表示空间又能表示时间、范围的表义功能作出了一定的解释。这说明“上”、“下”能 表达很多不同的意义的原因,同时也帮我们理解不同于方位词“上”、“下”和与方位词“上”、“下”意义相同的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对于从事汉语教学

    21、的教师来说,认知语言学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我们回答前面所说的问题,是摆脱尴尬境地的有力武器。这就是我们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现代汉语方位词的理由。1.2 现代汉语方位词概论1.2.1 方位词的词类界定1.2.1.1 汉语词类系统马真(1997)肯定:划分词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有利于我们在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中分析、描写、说明各种语法规则。但划分词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陆俭明(2003)曾说过“汉语词类问题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因为划分汉语词类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关于这个问题,前人已经提出过三种依据。第一种依据 就是根据词的形态划分词类。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可以借助词

    22、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以英语来说,同一个词根构成的词可以从不同的词尾分出词类,如:develop是动词,development 是名词。再如play, stay, learn, develop 等都是表示现在的动词,加词尾“ed”就变成表示过去的了。可是汉语是无变形的语言,没有时、数、格之分。汉语的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汉语语法重“意”而不重“形”(刘珣,2002)。因此,根据形态变化给汉语的词分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第二种依据是根据词的意义来划分词类。事实上划分词类只凭着意义是不可行的。因为意义相同的词,语法性质不一定相同。如“刚”和“刚才”都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现代汉

    23、语词典,1998)。但是“刚”不能作主语,它是副词。然而“刚才”能作主语,它是名词。第三种依据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词类。这种依据现在得到语法家们的赞同,因为这种依据是最有科学性的。所谓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和词在句中充当某种成分的能力。比如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认为形容词的功能是:a.前加“很”,b. 后加“的”,c. 后加“了”,d. 作谓语,e. 作定语。我们只要按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就可以把它跟别的词类区分开来了。我们把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并不意味着排斥词的意义。因为语法功能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在划分词类过程当中,最好应该把它们结合起来。汉语的词早就被分成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24、实词又包括体词和谓词两大类。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意见不一致。黄伯荣、廖秋冬(1997)根据各词类的语法功能,实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象声词和叹词等十类,其中象声词和叹词特殊的实词,名词已经包括时间词、处所词和方位词在内;虚词可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朱德熙(2000)和房玉清(2001)的观点跟黄伯荣、廖秋冬的不同。他们的不同观点表现在第一,朱德熙和房玉清把名词和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区分开来,而黄伯荣、廖秋冬却认为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只是名词的小类。第二,朱德熙和房玉清把象声词和叹词列入特殊词类,不分虚实,然而黄伯荣、廖秋冬把象声词和叹词

    25、归为特殊的实词。第三,朱德熙和房玉清又把实词分为体词和谓词两大类,而黄伯荣、廖秋冬没有这种观点。我们认为朱德熙和房玉清的观点既注意到词的个性,又注意到词的共性,所以可以说这种处理办法还是比较科学的。本论文以朱德熙的观点为方位词分类的依据。下面是朱德熙的汉语词类分类表。实词体词1、名词 : 水、树、道德、战争2、处所词:北京、图书馆、邮局3、方位词:里、上、里头、东边4、时间词:今天、现在、从前、星期一5、区别词 :男、女、金、银、新式、高级6、数词:一、二、十、百、千、万7、量词:个、只、块、条8、代词(体词性):我、谁、这、那、什么谓词代词(谓词性)这么、那么样、怎么9、动词:来、写、买、研

    26、究10、形容词:红、大、干净、多虚词11、副词:很、也、已经、再12、介词:把、被、从、连13、连词:可是、如果、即使、和14、助词:的、所、得、似的15、语气词:啊、吗、呢、吧16、拟声词:啪、哗啦、叮叮、叽里咕噜17、感叹词:哦、哎呀(表一:词类分类表)根据上述分类法,汉语方位词是体词的一小类。它与名词、处所词、时间词独立开来。 1.2.1.2 方位词的词类界定方位词是表示事物方向位置的词语。方位词从中国第一部讲汉语语法的专著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开始就引起语法研究者的广泛注意。但它的身份以及范围则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对方位词认识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方位词是名词的次类、附类还是独立的词类、

    27、方位词是否是后置词、方位词是词还是语素等问题。关于方位词是名词的次类、附类,还是独立的词类,我们介绍三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把方位词作为独立的词类,代表这种观点的是赵元任、朱德熙、吕叔湘等。第二种观点是把方位词作为名词次类,代表这种观点的是丁声树、马真等。第三种观点是把方位词作为名词的附类,代表这种观点的是张志公、文炼等。实际上,方位词跟名词的关系类似介词跟动词的关系31。它们在语法功能上有明显的差别。比如一部分方位词可以直接当“在、往、偏、朝、向.”等介词的宾语,构成介宾结构。另外方位词中能受“最”修饰的也不少,但它一般不能受数量修饰。从语义上看,方位词不但表示空间的方向和位置等基本意

    28、义,而且还表示时间、数量等引申意义。可见方位词不具备名词的基本语法特征。关于方位词和处所词的问题,房玉清(2001)肯定方位词的语法特点基本上跟处所词相同。但方经民(2004)却认为方位词和处所词不仅在语法功能上有区别的地方,而且在语义上也不同 。“狭义的处所是不带方位词的处所,或者说是地点,它直接指称某一地点或由某一物体、机构所占据的地方,而方位则是用方位词间接指定的跟某一地点或某一物体相对的方向位置。广义的处所实际上是空间区域,它包括由处所名词直接指称的零维地点域和由方位参照间接指定的多维方位域”。换句话说,方位词所表示的空间意义并不同于处所名词所指称的空间意义。不同的表现在于处所名词直接

    29、指称处所;而方位成分本身只是指示方向位置,具体的方位意义还要借助参照物的方向和位置才能确定5。从这几点上来看,我们不妨说方位词还是独立于名词以外好。朱德熙把方位词、处所词、时间词独立成类,跟名词平起平坐。为了避免争议,我按照朱先生的观点,把方位词作为一种体词来看待。关于方位词是否是后置词的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方位词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既可前置又可后置。前加的方位词是用来修饰名词的,如:东城、前门.。方位词放在名词后,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和时间等。这种观点受到大部分学者的赞同。另一种意见认为方位词应该是后置词(赵元任1968)。他认为前加的方位词是区别词。有人认为前加的方位词算作形容词。

    30、这些观点无意中增加了方位词的名称,这是不必要的,所以我们认为第一种意见是比较好的,即方位词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既可前置又可后置。关于方位词是词还是语素的问题也有几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是词,有的认为是语素。吕叔湘(1979)提出给词划界的两头标准,即以能否单用区别词和语素,以能否随意扩展区分词和短语。根据这两个标准,我们来看看现代汉语里的方位词到底有哪些具备词的资格。方位词暂时分为两种:单音节方位词和双音节方位词。单音节方位词是黏着的,一般不能单用。按吕叔湘提出的标准,单音节方位词应该是语素,虽然如此有一些活力强的方位词有时候在特殊的条件下可以单用,因为是有条件的单用,所以是半自由的。可见之

    31、所以引起这种争论是因为现代汉语方位系统的半自由性引起的。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认为“柜子里”的“里”,“报纸上”的“上”都是独立的词,尽管它们都不能单说。因为朱先生认为“柜子里”和“报纸上”可以扩展成为词组,如:“柜子抽屉里”、“报纸和杂志上”,而词组是词和词组合而成的。朱德熙的观点也很有道理,单音节方位词除了一些活力强的之外,其余一般都是语素。1.2.2方位词的分类关于方位词的分类也有不同的看法。方经民、吕叔湘、储泽祥等根据方位词的音节将方位词分成两大类:单音节方位词和双音节方位词。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有专节论述方位词。他按方位词形式的差异将方位词分为单纯方位词与合成方位词。其实,这两种分类法

    32、一点儿也不影响到研究结果。学者们可以随意选择。我在这份论文中是按照朱先生的观点来给方位词进行分类的。1.2.2.1 单纯方位词关于单纯方位词的数量,各位语法家的意见很不一致。朱德熙、房玉清列出14个;陶氏河宁列出16个;方经民列出17个,但是语法家们的共同观点可以总结如下:单纯方位词包括16个,即“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里、中、内、外、间、旁”。它们的使用多寡很不相同(吕叔湘)。其中“上”和“里”用得最多,用得最少的是“内、旁、东、西、南、北”。1.2.2.2 合成方位词合成方位词可以分成下面几组(参看方经民):q 之/ 以 + 单纯方位词q 单纯方位词 + 边/面/ 头q

    33、复合性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q 其他:面前、跟前、里头、背后、底下、中间、当中、内中、旁边头两组合成方位词可以列表 如下:东西南北左右上下前后里外内中间旁以+-+-+-之-+-+-边+-+面+-头+-+-(表二,方位词的搭配情况)注释:+ 可以搭配 - 不能搭配本论文集中研究“上”、“下”等两个方位词, 至于其他方位词希望另文论述。1.2.3现代汉语方位词的特点1.2.3.1语音特点语音、语法、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它们在语言内部各有相对的独立性。虽然如此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相互间有一定的制约关系。汉语是无变形的语言,为了表达语法意义,除了靠着语序和虚词之外,语音节律(包括轻重音、停顿、音

    34、节多少、连续变调、特定音素、语调等)也是重要的语法形式或手段。就方位词来说吧。不能单用的单纯方位词常常轻读。如“桌子上”的“上”读轻声“shang”。不过轻读的单纯方位词都不能解释为中心语。跟复杂的名词短语组合时,单纯方位词黏附在整个名词短语上。如“那堵墙上” 的“上”黏附在“那堵墙”上。轻声虽然都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值,但也有音高的差别,一般上声后面的轻声较高,依次是阳平、阴平和去声。有一些活动能力强的单纯方位词单用时,读它们原有的声调。如:(3)前有大河,后有高山。(现代汉语八百词)例(3)中的“前”和“后”分别读“qin”、“hu”。合成方位词的语音节律比单纯方位词复杂一些。由“以”和“之”与单纯方位词组合的合成方位词无论在什么位置都读其原有的声调。如:(4)相形之下,更使我心中难过。(冰心文集8页)例(4)中“之下”读“zhxi”。跟“边、面、头”组成合成方位词的单纯方位词既可以读轻声又可以读其原有的声调。如“东边”又可以读“dngbian”又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章现代汉语“上”“下”方位词用法考察.doc)为本站会员(柠**)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