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绘论文.doc
《地形图测绘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图测绘论文.doc(3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目录1绪论2测区概况 2.1地理位置2.2气候条件2.3测区人文3已有资料利用情况3.1平面控制资料3.2高程控制资料3.3其他控资料4作业依据1上级或者甲方下达的文件或合同2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5控制测量方案5.1平面控制测量5.1.1 坐标系统选择及如何处理5.1.2主要精度指标5.1.3方法:RTK静态观测5.1.4基本技术要求 5.1.5测区内布设点的密度5.1.6埋石要求5.1.7加密图根控制网5.1.8数据处理5.1.9选定方案绘制测区平面控制网设计图5.1.10 GPS定位成果的坐标转换5.1.11附表GPS外业观测手薄2高程控制测量5.2.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5.2.2高程控
2、制测量的等级;一级导线。5.2.3技术要求5.2.4观测步骤5.2.5观测原则5.2.6数据处理:检查、平差5.2.7附表水准观测记录表6碎部测量:6.1方法6.2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图幅分幅6.3成图精度6.4数据处理、成图、结果输出6.5注意事项6.6在地形测图中对流动站的技术要求6.7碎部测量主要技术要求6.8地形图的修测6.9地形图的拼接与图廓整饰7检查验收8工作量统计,进度安排,经费预算,主要仪器设备9提交资料10参考文献1绪论测绘技术是一个很古老的学科。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绘制了水平很高的“地形图”。随着历史的改革,测绘技术已拓展成为一门庞大的、系统的多分支的学科
3、。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先进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已基本实现了传统测量技术向数字化技术体系的转变。伴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图方法正逐步被不断涌现的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所取代。GPS - RTK(以下简称RTK) 与全站仪联合进行数字化测绘地形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RTK与全站仪联合测绘地形图,可以优劣互补。如果仅用全站仪进行数字化测图,就必须建立图根控制网,这样须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如仅用RTK测图,可以省去建立图根控制这个中间环节,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同时还可以全天侯地观测。但是由于卫星的截止高度角必须大于 15,
4、它在遇到高大建筑物或在树下时,就很难呈现出固定解,,也就无法进行测量。如果用RTK与全站仪联合测图,上述弊端就可以克服。即在进行地形测量时,空旷地区的地形、地物用RTK测之;村庄、城市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用RTK实时给出图根点的三维坐标,然后用全站仪测之。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测量速度,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电子全站仪、GPS(RTK)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它们在测量仪器中的比例逐渐增大,它们在数字地形图、地籍图的应用也在日趋广泛。地形图的成图方法正在逐步的由传统的白纸法成图像数字测图方向发展。特别是我国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数字测图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地形图测绘市场。在地形测量中, 传统的方法是经纬仪配合小
5、平板仪的方法, 在小平板仪上进行展点, 再通过手摇数字化仪得到数字化图, 由于受到人为操作误差的影响, 误差可达到0.12 mm 以上, 对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的精度影响比较大。随着GPS(RTK)系统的不断改进, 已经达到了比较满意的精度要求, 可以满足常规测量的要求, 尤其对于开阔的地段(主要是田野、公路、河流、沟、渠、塘等) 直接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中的实时动态定位(RTK) 测量模式进行全数字野外数据采集。对于树木较多或房屋密集的村庄等, 采用RTK 测定图根点, 通过全站仪的采集碎部点基于此, 我将在本次毕业设计中尝试利用RTK 配合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 然后在CASS5.1 环境下
6、进行数字化成图。所以通过本课题的完成,能够使我掌握好全站仪与GPS(RTK)集和数字成图,为今后承担测图工程奠定坚实基础。2测区概况2.1涉县地理气候涉县位于太行山脉中南部山区,地形复杂,峰峦叠嶂,峭壁陡立,山间河谷纵横交织,盆地点缀其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平均海拔1000米,全区地貌分为:北部、西部中山区;东南低山区;漳河河谷区;中部黄土盆地区四个地貌类型区。这种山区立体生态结构有利于光照度的提高,雨水的迅速排泄避免了过多水份对花椒生长的影响。 涉县位于北温带,属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历史年平均气温10.714.2,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为-0.54.6,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3.
7、826.9;年日照时数为2607.5小时,日照率为59%;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9.25千卡/平方厘米,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无霜期为186天。历史年平均降水量555.10mm,降水多集中于7-9月份,占全年总量的70%以上。2.2测区范围:涉县县境位于北纬3617-3655,东经11326-114之间,东西横距 3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4.5公里。涉县东以东郊山、古脑、老爷山为界,与武安市、磁县比邻;西以黄栌垴、大寨垴、黄花山为界,与山西省黎城、平顺县相连;南与河北省安阳、林州市隔漳河、浊漳河相望;北面有羊大垴、界牌山、左权岭与山西省左权县接壤,属深区。全县总面积1509.26平方公里。2
8、.3测区人文,涉县是革命老区,在抗战时期,因刘伯承和邓小平运筹赤岸、八路军一二九师鏖战太行而名垂青史,晋冀豫鲁边区政府、八路军一二师司令部、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社等11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长期驻扎于此。涉县素以民风淳朴、名胜广被、资源丰富、特产众多而闻名遐迩。交通涉县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923公里,其中:国道一条、高速公路一条,省道两条、县道两条、农村公路143条,2003年已完成村村通公路。邯长铁路连接邯郸与长治,途经涉县,阳涉铁路连接阳泉和涉县,邯郸连接京广线;向西南可通长治连接太焦线。从涉县始发或者经过的列车有5对,由于邯郸市为冀门户和河北省的主要枢纽之一,京广线、邯长线、阳涉线铁路与
9、北京、广州、山西长治相通,纽连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七县(市)3已有资料利用情况3.1现有成果的等级、精度、比例尺、等高距、实测单位、年代、采用的图式、规范、平面及高程系统等,并对已有资料说明检测方法要求,进行质量评价,提出可利用数据的方案点位名称X坐标Y坐标龙山4049228.620471151.590化肥厂4050259.398468548.南庄4046076.469428.西岗4051832.470896.测区内有2003年河北省第二测绘院施测的C级GPS点“HEBC184”、“HEBC189”作为本次平面起算数据,后经过联合平差转化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资料由河北省测绘局档案馆提
10、供,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系:WGS84,框架:ITRF97,历元:2000),成果见下表:点号点名北纬(B)东经(L)椭球高(H)备注C184HEBC18436 40 28.31615113 46 52.1545596.191C189HEBC18936 32 10.66789113 38 13.7847487.1812002年邯郸市规划设计院布设的涉县四等GPS网成果,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4三度带坐标,投影面为500米高程面,此次为了能够与原成果吻合,选取了“沿头”“道马沟”“更乐西”“三中”“台村”共5个点进行一并观测,方便进行成果的转换。原有成果见下表:点名北
11、坐标(X)东坐标(Y)备注沿头4048200.801467437.459道马沟4055395.672476979.918更乐西4050907.144474880.597三中4049838.711477875.418台村4053894.154472882.2003.2 高程控制资料测区内有“I曲邯72” 、“I曲邯73” 、“I曲邯75”,可以作为本次大城区水准网的起算数据,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见下表:点名等级概略B概略L高程H备注I曲邯72国家I等36.5446113.6483456.575省局档案馆提供I曲邯73国家I等36.5638113.6715444.271省局档案馆提
12、供I曲邯75国家I等36.6129113.7273560.990摘自1989年城勘院总结成果,点名“邯长18”邯郸市规划设计院于2001年布设的涉县主城区四等水准点“1035”、“1056”、“1057”、 “1010”目前基本保存完好,布设四等水准网时一并联测,方便检核进行检核成果见下表:点名等级高程H备注1035四等435.9171056四等453.1801057四等450.4811010四等456.7813.3 其他资料涉县建设局提供的2006年涉县主城区1:1万卫星影像图及河北省测绘局2008年调绘成图的1:1万线划图用于本次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4作业依据4.1上级或者甲方下达的文件或
13、合同要求结果统一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4.2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GB/T18314-2009;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l: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7929;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5控制测量方案5.1平面控制测量5.1.1 坐标系统 (1)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以与国家大地网的坐标系统取得一致为最理想
14、,此时,工程控制网便能够成为国家大地网的组成部分。但是要使工程控制网完全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工程区域位于高斯投影3带中央子午线附近,同时测区平均高程面接近平均海水面; 虽然不能符合上述条件,但根据测区的y坐标和高程H计算的相对长度综合变形小于2.5cm/km(即相对变形小于1/40000)。事实上很多时候测区不能满足上列条件之一。此时应该结合测区已有国家高级点的数目、位置、精度等情况作下列选择: 如果测区内国家大地控制点的精度符合现行规范对起算数据的精度要求,且具有必要的或多余的(四个或四个以上)起算数据时,可以选择测区局部坐标系统(或称测区独立坐标系统),选择方案可
15、为: 选择抵偿高程面作为投影面,按高斯正形投影3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 保持国家统一的椭球面作投影面,选择抵偿投影带,按高斯正形投影计算平面直角坐标; 选择测区平均高程面作为投影面,通过测区中心的子午线作为中央子午线,按高斯正形投影计算平面直角坐标。测区内虽有多个(两个及两个以上)国家大地控制点,但其精度不详或低于现行规范对起算数据的精度要求。此时可选择其中一个标石完好,位置适中的国家点作原点,利用其坐标(x,y)和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T作为起算数据,另外重新测定一条或一条以上的起算边长,将测距结果化算至测区平均高程面。按这种方法建立的坐标系统虽属矿区局部坐标系统,但其原点的坐标和方位角仍保持了国
16、家统一坐标系统。这种方法已为许多工矿区和城市所采用,它是弥补国家高级网某些缺陷的方法。(2) 综合该测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坐标系统q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为:长半轴a6378140m短半轴b6356755.2882m扁率1/298.257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438499959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950181947(如果调查区偏离中央子午线过远,投影长度变形值超过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规定的2.5cm/km的要求。则需要增加变换中央子午线的分析.5.1.2本测区主要精度指标如下: 各等级平面控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
17、差不大于5cm; 各等级水准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cm;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4mm; 图上高程注记中误差,在铺装地面不大于图上0.07m,在一般地面不大于0.15m。 5.1.3方法:RTK静态观测5.1.4基本技术要求 观测精度D级外业使用GPS双频接收机进行快速静态定位模式观测。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表6级 别项 目DE卫星截止高度角()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44观测时段数1.61.6时段长度min快速静态双频P(Y)码52双频全波1010单频或双频半波2015采样间隔s快速
18、静态515515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 min静态1515快速静态双频P(Y)码11双频全波33单频或双频半波555.1.4.2其他技术要求:(1)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2)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取下天线,以防雷电。(3)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到计算机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同时应进行当天的基线计算。(4)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情况5.1.5测区内布设点的密度: 原有GPS控制网的平均边长为4公里,这样布设主要是为了保证控制点之间通视以发展下级导线
19、。但要发展导线,用静态GPS费时费力,用常规仪器又受各种因素影响。最重要的是在乡间控制点的利用率不高。而RTK单基准站覆盖的测量半径大约为10公里,能够基本满足各种测量任务的要求,快速准确。即使在对空条件不好的测区,也可以通过在外围对空通视处进行快速静态测量控制点,配合常规仪器进入测区的方法进行测量。所以,新控制网点位密度可以大大降低,平均边长可以增加到78公里,也就是D级GPS控制网的要求。5.1.6埋石要求5.1.6.1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和埋设条件埋设不同的点,可参考以下标准表3 各类型埋设标志各类型埋设标志等级埋设条件标志类型埋设方法备注一级水泥路面8-12cm铸铁标志冲击钻打孔,混凝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形图 测绘 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