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缆接续及测试作业指导书.doc
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编号 光电缆接续及测试作业指导书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大莱龙铁路单位扩能改造工程施工总承包四标项目经理部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9年5月25日发布 2019年6月1日实施光电缆接续及测试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通信工程光电缆接续及测试施工。2. 作业准备2.1. 内业准备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 外业技术准备2.2.1调查接续现场环境并具备接续条件。2.2.2接续人员为具有光缆接续资格人员,持证上岗。2.2.3施工材料等准备齐全。2.2.4接续用设备等经过检验合格。2.2.5测试记录表格准备齐全,并能满足测试记录要求。3. 技术要求3.1. 光缆接续3.1.1光缆接续前应确认光缆端别是否正确,对光缆进行单条电气指标测试,确认光缆对地绝缘良好,芯线无受损情况。3.1.2端头切除,用专用开剥器开剥光缆,两侧光缆各套入一只橡胶档圈待用。3.1.3用酒精纱布擦拭光纤表面,在一侧光纤穿入光纤热缩加强管,按顺序在每根光纤上用不干胶编码纸编上号。3.1.4将光纤熔接机及专用工具放置在操作台上,用酒精纱布擦拭熔接机的V型槽、开剥钳的钳口、光纤切割器的切口部位,达到无尘、无油污、无潮气。 3.1.5用被覆层开剥钳剥除光纤一次被覆层,用酒精棉轻轻擦拭剥除了一次被覆层的部位,顺一个方向除掉一次被覆层。3.1.6光纤端面处理,熔接时其端面倾斜度必须小于0.5度。3.1.7光纤接续完毕后对接头点进行检查,出现接头点有焊纹、接点成球状、接点变细、轴向偏差、气泡等现象必须重新接续。光纤接续合格后,立即用光纤加强管加强保护,确保收缩均匀,无气泡。接续时应用OTDR实时监测接续损耗。3.1.8每接完一根光纤,把余长盘留在接头坑内,光纤接头(加强管)放在接头坑内。光纤收容时弯曲半径不小于40毫米。3.1.9全部光纤接续完毕后,按要求在收容盒内放置接头卡片,标明每根光纤的接续损耗值及接续人、接续日期、气温情况等。3.1.10在盘留光纤和固定光纤接头加强管时,测试端用OTDR随时监视接续点的接头损耗,如果有附加损耗出现立即通知接续点找出原因或重新盘留。3.2. 光缆终端接续3.2.1光缆终端接续是指光缆进入机房后,在光缆配线架(ODF架)或终端盒上与光尾纤进行收容接续,从而将需要的光纤下站后为传输提供通道。光缆终端接续在ODF架安装完毕后进行。3.2.2光缆在机房防静电地板下作一定余留后进行开剥固定,按光缆芯数大小依次排列后,在ODF架底下固定架上用专用抱箍(机架内已配)进行固定。3.2.3光缆固定后,所有光缆开剥口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做到牢固、整齐、美观。3.2.4考虑到ODF架收容盘为抽屉式,光纤松套开剥长度以不影响收容盘进出为原则。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收容盘拉出和推入,而造成光纤损坏。3.2.5光纤盘留(1)收容盘左侧为光纤收容盘留,接续后有11.5米余留。(2)收容盘右侧为尾纤收容盘留,接续后有12米左右余留。(3)直通光纤盘留在收容盘最底层,避免尾纤使用过程中对直通光纤影响。3.2.6光纤标识光缆接续完毕,将所有光缆挂上标牌。最后确认ODF机架可靠接地。3.3. 电缆接续3.3.1 电缆接续之前,应进行单条电缆测试,确认单条电缆内所有芯线无断线、混线、及接地故障,绝缘良好。3.3.2 搭建平台,护层开剥,电缆芯线清洗,钢带复位,连接接头盒支架,两侧的金属护层及屏蔽钢带应有效连通。3.3.3 芯线接续线位准确、焊接牢固、扭绞均匀,两侧芯线线序一一对应、无交叉及鸳鸯对现象。线径在0.5mm及以下的芯线采用接线子接续。芯线接续后,盒内应放接续记录卡片。3.3.4接头盒安装应严格按操作工艺进行。3.3.5安装完毕,对盒体进行密封性检查,确保无漏气或漏油现象。3.3.6接头坑内电缆接头盒应顺光缆方向放置平稳,相同径路上的相邻电缆接头盒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m。人孔内电缆接头应固定在托板架上,相邻接头放置应错开。3.3.7电缆引入室内后应挂牌标识,标明电缆型号、规格、进出方向等,标识齐全、清晰、耐久、可靠。3.3.8电缆引入成端时,应开剥整齐,编把美观,芯线卡接牢固,序号正确。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10倍。外护套及金属屏蔽层端部用热可缩管缩封,防止油膏渗漏。3.4. 光纤测试3.4.1衰耗测试一般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应加1km左右尾纤,以消除OTDR的盲区,测试应做好记录。测试结果不符合标准或与出厂测试值相差太大,应向光缆生产厂家提出用剪断法进行测试。3.4.2长度测试用OTDR测出每根光纤的长度,同一光缆几根光纤的测长应加以比较。如有较大差别应从另一端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防止有断纤。3.5. 绝缘测试用兆欧表测试光缆金属外护层对地和加强芯对地绝缘以及加强芯与金属外层之间的绝缘,绝缘指标不应小于10Mkm。3.6. 光缆端头密封测试完毕,用喷枪将热缩密封端帽在光缆两端密封。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准备确定工艺现场定标光电缆接续光电缆测试接头盒安装接头坑回填光电缆全程测试4.2.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光电缆单盘检测 光电缆接续 光电缆测试 接头盒安装 接头坑回填 不合格光电缆测试 5. 施工要求5.1. 光缆接续的规定5.1.1光纤接续时应按光纤排列顺序对应接续;光纤接续部位应进行热缩加强管保护,加强管收缩应均匀、无气泡。5.1.2直埋光缆的金属外护套和加强芯应紧固在接头盒内,同一侧的金属外护套与金属加强芯在电气上应连通,两侧的金属外护套、金属加强芯应绝缘。5.1.3光纤接续后,在收容盒内应放置接头卡片,标明每根光纤的接续损耗值及接续人、接续日期、气温情况等。5.1.4光缆接续后应余留2-3m;光缆接头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护套外径的20倍。5.1.5光纤护套、涂层的去除,光纤端面制备,光纤熔接,热可缩加强保护管等作业应连续完成,不得任意中断。5.1.6光电综合缆金属导线接续时不应损伤光纤。5.1.7光缆在管孔内不得有接头。5.1.8每根光纤接续损耗值应0.08dB;光纤连接器损耗0.7dB(1310nm、1550nm)。5.1.9对传输STM-4、STM-16的1310nm、1550nm波长光纤和传输STM-1的1550nm波长光纤,应进行最大离散反射系数和S点最小回波损耗的测试。测试应满足下列要求(1)光缆中继段S、R点间的最大离散反射系数STM-1 1550nm波长 25dBSTM-4 1310nm波长 25dBSTM-4 1550nm波长 27dBSTM-16 1310nm、1550nm波长 27dB(2)光缆中继段在S的最小回波损耗包括连接器STM-1 1550nm波长 20dBSTM-4 1310nm波长 20dBSTM-4 1550nm波长 24dBSTM-16 1310nm、1550nm波长 24dB5.1.10光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的测试值应小于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计算值,其计算式为10Lncm0光纤衰减标称值(dBkm)光缆中继段每根光纤接头平均损耗(dBkm)单模光纤0.08dB1310nm、1550nmc光纤活动连接器平均损耗(dB)单模光纤c0.07dBL光缆中继段长度(km)n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头个数m光缆中继段内活动连接器个数5.1.11光缆接续应搭建帐篷,或在专用接续车内进行,不能露天进行作业。雨天、雾天不应该进行光缆接续,在环境温度零度以下不宜进行光缆接续。5.1.12从事接续的人员必须要有相关的资质证书。5.2. 光缆绝缘的规定5.2.1光缆的金属外护套和加强芯应紧固在接头盒内。同一侧的金属外护套与金属加强芯应电气连通。两侧的金属外护套、金属加强芯应电气绝缘断开,处于悬浮状态。5.2.2光缆引入室内时,应在引入井或室内上机架前做绝缘节,室内、室外金属防护层级金属加强芯应断开,并彼此绝缘。5.3. 光缆单盘测试5.3.1 衰耗测试一般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应加1km左右尾纤,以消除OTDR的盲区,测试应做好记录。测试结果不符合标准或与出厂测试值相差太大,应向光缆生产厂家提出用剪断法进行测试。5.3.2 长度测试用OTDR测出每根光纤的长度,同一光缆几根光纤的测长应加以比较。如有较大差别应从另一端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防止有断纤。用兆欧表测试光缆金属外护层对地和加强芯对地绝缘以及加强芯与金属外层之间的绝缘,绝缘指标不应小于10Mkm。6. 劳动组织技术人员应通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施工人员结合施工工期、作业条件、器械、人员组合进行合理配置,确定作业面,人员配备表如下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负责人人1正式工2技术主管人1正式工3工班长人2正式工4安全员人2正式工5防护员人2正式工6技术工人人5正式工7普工人8劳务工7. 材料要求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接头盒个依据工程情况定2可热缩套管个依据工程情况定3无水乙醇瓶依据工程情况定4棉纱kg0.55脱脂棉包16棉签盒17汽油升依据工程情况定8棉纱kg19热缩端帽套依据工程情况定10锯片细齿包依据工程情况定11油漆红色kg依据工程情况定12干燥剂kg依据工程情况定13干燥罐个依据工程情况定8. 作业机具配置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熔接机台12OTDR台13榔头把14手钳把15卷尺把16螺丝刀大号把27扳手套18兆欧表500V 500M个19断线钳把110米勒刀把211松套开剥器把212接头盒专用扳手把213酒精泵个214喷枪个115钢锯把116斜口钳把217光纤切割刀把218发电机台219太阳伞把220铁锹把221管割刀把222接续工作台个123接续工作凳个224单面刀片盒19. 质量控制及检验9.1. 质量控制9.1.1光缆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1)芯线按光纤色谱排列顺序对应接续;光纤接续部位应进行热缩加强管保护,加强管收缩均匀、无气泡(2)光缆的金属外护套和加强芯紧固在接头盒内。同一侧的金属外护套与金属加强芯在电气上应连通。两侧的金属外护套、金属加强芯应绝缘。(3) 光缆盒体安装牢固、密封良好。(4) 光纤收容余长单盘引入引出不小于0.8m,两端引入引出不小于1.2m。(5) 光纤收容时的弯曲半径不小于40mm。(6) 光缆接头处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护套外径的20倍。(7)光缆接续后余留2m-3m。9.1.2电缆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接续时芯线线位准确、可靠。(2)直通电缆两侧的金属护层及屏蔽钢带有效连通。(3)接头坑内电缆接头盒应顺光缆方向放置平稳;直埋电缆接头套管做绝缘防腐处理并将接头加以保护;人孔内的电缆接头固定在托板架上,相邻接头放置应错开。(4)电缆盒体安装牢固、密封良好。(5)成端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相关规定。(6)电缆引入防护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9.2. 质量检验9.2.1一个光中继段内,1310nm、1550nm 窗口每根单模光纤双向接续损耗平均值应不大于0.08dB,用OTDR检测。检验数量全检。检验方法用PMD测试仪检测。9.2.2 光缆中继段最大离散发射系数和S点最小回波损耗应符合下列要求(1)光缆中继段S、R点间的最大离散反射系数STM-1 1550 nm 波长不大于-25dB;STM-4 1310 nm 波长不大于-25dB;STM-4 1550 nm 波长不大于-27dB;STM-16 1310 nm 波长不大于-27dB;STM-16 1550 nm 波长不大于-27dB;(2)光缆中继段在S点的最小回波损耗STM-1 1550 nm 波长不大于-20dB;STM-4 1310 nm 波长不大于-20dB;STM-4 1550 nm 波长不大于-24dB;STM-16 1310 nm 波长不大于-24dB;STM-16 1550 nm 波长不大于-24dB;(3)偏振模色散(PMD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检。检验方法用PMD测试仪检测。9.2.3低频四组音频段电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检验数量全检。检验方法用用直流电桥、500V兆欧表、耐压测试仪、震荡仪、电平表、杂音测试仪等检测。10. 安全及环境保护要求10.1测试时,严禁将光纤端面正对眼睛,以防OTDR发出的激光灼伤眼睛。10.2光纤切割时产生的残纤,必须堆放到固定器皿内统一处理。10.3对单盘测试时产生的残缆及废弃物,必须统一回收处理。10.4开剥电缆时,须特别小心,避免损坏电缆。10.5使用仪表时,须按仪表操作规程操作,避免损坏仪表。10.6测试绝缘和电气绝缘强度时,每次测量仪表必须先放电,才能拿下测试线夹。测试人员应戴上防护手套。10.7仪表、电源插座摆放须远离喷灯、汽油等物品。10.8测试废品须回收,统一处理。10.9光缆接续应在密封的环境下进行,保证现场清洁。10.10电缆接续应避免在雨天和雾天及环境温度低于零度进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