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与及人才培养.ppt
《数学建模与及人才培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建模与及人才培养.ppt(5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数学建模与及人才培养 为什么要开设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 学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浙大老校长竺可桢教授曾对学生提出过这样的 要求:求是创新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学习新知识,提高综合素 质与能力 新知识:数学知识、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 外语知识、文学艺术知识等等等等 能力: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观察能力、想象 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使用与编程等 能力、外语能力、写作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 。 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系列教学活动能较好 地实现上述目标,它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 n能培养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 n数学建模课鼓励学生多动脑脑筋,(
2、不能光老 师讲学生听,要提倡让学生主动学习) n数学建模注重知识更新,让学生多接触前沿学 科知识,接触科研实际。 n数学建模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 学习数学建模、参加数学建模实践和数学建模 竞赛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浙江大学数学建模教学情况简介 (一)教材建设(教学内容选取) 在案例选取时要有一定的目的,如: 开拓学生的视野(案例涉及面要广) 建模新技巧、新方法的引入 说明某一道理等 尽量避免为建模而建模,避免类似方法和 模型的重叠,避免模型罗列。(这样做 可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1 交通灯在绿灯转换成红灯时,有一个过渡 状态亮一段时间的黄灯。请分析黄灯应当亮
3、 多久。(引导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学会找到研究 问题的突破口) 设想一下黄灯的作用是什么,不难看 出,黄灯起的是警告的作用,意思是 马上要转红灯了,假如你能停住,请 立即停车。停车是需要时间的,在这 段时间内,车辆仍将向前行驶一段距 离 L。这就是说,在离街口距离为 L处 存在着一条停车线(尽管它没被画在 地上),见图1-4。对于那些黄灯亮时 已过线的车辆,则应当保证它们仍能 穿过马路。 马路的宽度 D是容易测得 的,问题的关键在 于L 的确定。为确定 L,还应当将 L划分为两段:L1 和L2,其中 L1是司机在发现黄灯亮及判断应当刹 车的反应时间内驶过的路程 ,L2为刹车制动后 车辆驶过的路程
4、。L1较容易计算,交通部门对司 机的平均反应时间 t1早有测算,反应时间过长 将考不出驾照),而此街道的行驶速度 v 也是 交管部门早已定好的,目的是使交通流量最大, 可另建模型研究,从而 L1=v*t1。刹车距离 L2 既可用曲线拟合方法得出,也可利用牛顿第二定 律计算出来 ( 留作习题)。 黄灯究竟应当亮多久现在已经变得清楚多了。第 一步,先计算出 L应多大才能使看见黄灯的司机 停得住车。第二步,黄灯亮的时间应当让已过线 的车顺利穿过马路,即T 至少应当达到 (L+D) /v。 D L 例2 我方巡逻艇发现敌方潜水艇。与此同时敌方潜水艇也发现了 我方巡逻艇,并迅速下潜逃逸。设两艇间距离为6
5、0哩,潜水艇最 大航速为30节而巡逻艇最大航速为60节,问巡逻艇应如何追赶潜 水艇。 (数学建模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实现某种想法) 这一问题属于对策问题,较为复杂。讨论以下简单情形: 假设潜艇发现自己目标已暴露,立即下潜,并沿着直 线方向全速逃逸,逃逸方向我方并不知道。 设巡逻艇在A处发现位于B处的潜水艇,取极坐标,以B 为极点,BA为极轴,设巡逻艇追赶路径在此极坐标下的方程 为r=r(),见图3-2。 B A A1 dr ds d 图3-2 由题意, ,故ds=2dr 图3-2可看出, 故有: 即: (3.3) 解为: (3.4) 先使自己到极点的距离等于潜艇到极点的距离,然后按 (3.
6、4)对数螺线航行,即可追上潜艇。 (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即用数学思想实现某种思想) 追赶方法如下: 例3 山崖高度的估算 (研究问题的步步深入) 假如你站在崖顶且身上带着一只具有跑表功 能的计算器,你也许会出于好奇心想用扔下 一块石头听回声的方法来估计山崖的高度, 假定你能准确地测定时间,你又怎样来推算 山崖的高度呢,请你分析一下这一问题。 我有一只具有跑 表功能的计算器。 方法一 假定空气阻力不计,可以直接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来计算。例如, 设t=4秒,g=9.81米/秒2,则可求得h78.5 米。 我学过微积分,我可以做 得更好,呵呵。 除去地球吸引力外,对石块下落影响最大的当 属空
7、气阻力 。根据流体力学知识,此时可设空气阻力正比于石块下落 的速度,阻力系 数K为常数,因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令k=K/m,解得 代入初始条件 v(0)=0,得c=g/k,故有 再积分一次,得: 若设k=0.05并仍设 t=4秒,则可求 得h73.6米。 听到回声再按跑表,计算得到的时间中包含了 反应时间 进一步深入考虑进一步深入考虑 不妨设平均反应时间 为0.1秒 ,假如仍 设t=4秒,扣除反 应时间后应 为3.9秒,代入 式,求得h69.9米。 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再一步深入考虑再一步深入考虑 代入初始条 件h(0)=0,得到计算山崖高度的公式: 将e-kt用泰勒公式展开并 令k
8、0+ ,即可 得出前面不考虑空气阻力时的结果。 还应考虑回声传回来所需要的时间。为此,令石块下落 的真正时间 为t1,声音传回来的时间记 为t2,还得解一个 方程组: 这一方程组是 非线性的,求 解不太容易, 为了估算崖高 竟要去解一个 非线性主程组 似乎不合情理 相对于石块速度,声音速度要快得多,我们可 用方法二先求一次 h,令t2=h/340,校正t,求石 块下落时间 t1t-t2将t1代入式再算一次,得出 崖高的近似值。例如, 若h=69.9米,则 t20.21 秒,故 t13.69秒,求得 h62.3米。 例4(最短路径)数学是一种重要工具,数学 学得越好、基础越扎实、认识越深入 设有
9、一个半径为 r 的圆形湖,圆心为 O。A、 B 位于湖的两侧,AB连线过O,见图。 现拟从A点步行到B点,在不得进入湖中的限 制下,问怎样的路径最近。 A B O r 将湖想象成凸出地面的木桩, 在AB间拉一根软线,当 线被拉紧时将得到最短路径。根据这样的想象,猜测 可以如下得到最短路径: 过A作圆的切线切圆于E,过 B作圆的切线切圆 于F。最短路径为由线 段AE、弧EF 和线段FB连接而成的连续曲线(根据对称性,AE,弧 EF,FB连接而成的连续曲线也是)。 EF E F 以上只是一种猜测,现在来证明这一猜测是正确的。为此, 先介绍一下凸集与凸集的性质。 定义2.1(凸集)称集合 R为凸集,
10、若x1、x2R及0 ,1,总有x1+(1+)x2R。即若x1、x2R,则x1、 x2的连线必整个地落 在R中。 定理2.2(分离定理)对平面中的凸 集R与R外的一点K, 存在直线 l , l 分离R与K,即R与K分别位于 l 的两侧(注: 对一般的凸 集R与R外的一点K,则存在超平面分 离R与K ),见图。 k l R 下面证明猜想 猜测证明如下: (方法一)显然, 由AE、EF、FB及AE,EF,FB围成 的区域 R是一凸集。利用分离定理易证最短径不可能经过R 外的点,若不然,设 为最短路径,过R外的一点M,则 必存在直 线l分离M与R,由于路径是连续曲线,由A沿 到M,必交l于M1,由M沿
11、到B又必交l于M2。这样,直线 段M1M2的长度必小于路 径M1MM2的长度,与是A到B的 最短路径矛盾,至此,我们已证明最短路径必在凸集R内。 不妨设路径经湖的上方到达B点,则弧EF必在路径F上,又 直线段AE是由A至E的最短路径,直线FB是由F到B的最短 路径,猜测得证。 A B O r EF E F M1 M2 M l 还可用微积分方法求弧长,根据计算证 明满足限止条件的其他连续曲线必具有 更大的长度;此外,本猜测也可用平面 几何知识加以证明等。 根据猜测不难看出, 例5中的条件可以大大放 松,可以不必 设AB过圆心,甚至可不必设湖 是圆形的。例如对 下图,我们可断定由A至B 的最短路径
12、必 为l1与l2之一,其证明也不难类 似给出。 A B l1 l2 D 到此为止,我们的研讨还只局限于平面之中 ,其实上述猜测可十分自然地推广到一般空 间中去。1973年,J.W.Craggs证明了以上结 果: 若可行区域的边界是光滑曲面。则最短路径必由下列弧组 成,它们或者是空间中的自然最短曲线,或者是可行区域 的边界弧。而且,组成最短路径的各段弧在连接点处必定 相切。 (二)在模型讲解中介绍建模方法与技巧 (初等方法)经验公式的建立、量纲分析 法建模、冲量分析、比例关系的利用等 (微分方程方法建模)房室系统方法、集 中参数法与分布参数法建模、工程师原 则、统计筹算率等 (逻辑模型)公理化方
13、法、奇偶性校验、 对称性利用等 例5(希尔密码) 目的:改变字母出现的频率 工具:应用矩阵乘法 困难:逆变换的实现有困难 解决办法:以逆元素乘法代替除法(需 要附一些条件)。使学生认识到有时要创 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 例6 从p-p模型到一般双种群系统模型到 无圈定理(统计筹算率-工程师原则-生态 系统的三种极本类型-平衡点稳定性研究 一般的双种群系统 仍用x1(t)和x2(t)记t时刻的种群量(也可以是种群密度), 设Ki为种群i的净相对增长率。 Ki随种群不同而不同,同时也随系统状态的不同而不同 ,即Ki应为x1、x2的函数。Ki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函数,我们没 有更多的信息。不妨再次采用一
14、下工程师们的原则,采用线 性化方法。这样,得到下面的微分方程组: (3.33)不仅可以用来描述捕食系统。也可以用来描述相 互间存在其他关系的种群系统。 (3.33) (3.33)式的一些说明 式中a1、b2为本种群的亲疏系数,a2、b1为两种群间的 交叉亲疏系数。a2b10时,两种群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此时 又可分为以下几类情况: (i)a20,b10,共栖系统。 (ii)a20( 或a20,b10 ),捕食系统。 (iii)a20,b10可推出 0的置换矩阵P 步2 确定 步3 取 ,用 代替 步4 若 =0,停;否则,返回步1。 例2. 为方便起见,我们来分解一个元素均为非负整数的3阶双随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建模 人才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