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西方近现代建筑史.ppt
第六讲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建筑学概论 AR108 F0501501/2 讲课框架 o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划分 o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 o新建筑运动 o现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n社会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化/公共生活 n技术背景材料、施工和技术的进步 n四位大师的开拓性工作 n建筑师的实践 1.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划分 o划分的依据时间,重大事件/变化 o古代最初人类活动资产阶级革命 o近代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 o现代一战1970 o现代之后(当代) 2.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 o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 o浪漫主义(Romanticism) o折衷主义(Eclecticism) 2.1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 o古典复兴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形式的盛行 o社会渊源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政治氛围, 对民主、博爱的向往 o知识储备考古学和相关的艺术传播 o建筑类型公共性、纪念性为主 o法国罗马;英国、德国希腊 o个案巴黎万神庙,凯旋门,美国国会大厦 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1792, J. G. Soufflot) o本来是教堂,后来用作公墓,改为万神庙。 o结构很轻,墙薄、柱子细。 o万神庙西面柱廊有六颗柱子,上面顶戴着山 花,下面没有基座层,只有十一步台阶。直 接采用古罗马庙宇的正面构图。 o形体简洁,几何性明确,把结构的轻快同古 希腊建筑的庄严结合起来。 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1792, J. G. Soufflot) 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1792, J. G. Soufflot) 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1792, J. G. Soufflot) 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1792, J. G. Soufflot) 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1792, J. G. Soufflot) 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1792, J. G. Soufflot) 罗马万神庙 Vs 巴黎万神庙 巴黎雄师凯旋门 (Arc de Triomphe, Paris, 1808-1836, Jean Chalgrin ) o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世上最大的凯旋门。 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而建。 o两面门墩的墙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 马赛区”、“1810年的胜利”、“和平”和“抵抗” 。 o正对爱丽舍大街的一面是1920年11月11日设立的 无名战士墓。 o上部是博物馆,陈列着拿破仑生平的文献资料。 巴黎雄师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Paris, 1808-1836, Jean Chalgrin ) 巴黎雄师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Paris, 1808-1836, Jean Chalgrin ) 巴黎雄师凯旋门 (Arc de Triomphe, Paris, 1808-1836, Jean Chalgrin ) 提图斯凯旋门 Vs 巴黎雄师凯旋门 美国国会大厦(US Capitol, Washington DC, 1793- 1863,William Thornton, James Hoban etc. ) o1793年乔治华盛顿埋下奠基石; oWilliam Thornton1759-1828方案中选; o1800年,国会大厦虽未完工却开始启用; o1815年,国会拨款修复并续建; o1851年,Thomas Ustick Walter的扩建方案获 实施--在南北两端扩建供众、参两院分别使用,并 且将原大厦拱圆顶明显增高扩大,改成钢铁内结构 ,外部环以典雅的立柱;1857年,众议院一翼完 成,参议院两年后完成; o1863年,近6米高的自由女神铜像被送上拱顶。 美国国会大厦(US Capitol, Washington DC, 1793- 1863,William Thornton, James Hoban etc. ) 美国国会大厦(US Capitol, Washington DC, 1793- 1863,William Thornton, James Hoban etc. ) 美国国会大厦(US Capitol, Washington DC, 1793- 1863,William Thornton, James Hoban etc. ) 美国国会大厦(US Capitol, Washington DC, 1793- 1863,William Thornton, James Hoban etc. ) 美国国会大厦 Vs 巴黎万神庙 2.2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o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主张用中世 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 衡。又称“哥特复兴 ”。 o个案英国议会大厦 英国议会大厦(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1836- 1867, Sir Charles Barry, Augustus Welby Pugin) o平面是古典主义的格栅式,布局工整。在纵 横轴线的交点上设八角形的中央大厅。 o大厦正面朝西,因照顾一些旧建筑物而不对 称。东面濒临泰晤士河, 是古典主义式构图 ,对称而整齐,细节表现了垂直式哥特建筑 风格的特点。 o北端的大钟塔与南端的维多利亚塔形式差别 很大,强烈的对比造成了浪漫主义所追求的 变化丰富的轮廓线。大厦全用灰色石块建造 ,采取传统的拱券结构方法。 英国议会大厦(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1836- 1867, Sir Charles Barry, Augustus Welby Pugin) 英国议会大厦(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1836- 1867, Sir Charles Barry, Augustus Welby Pugin) 英国议会大厦(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1836- 1867, Sir Charles Barry, Augustus Welby Pugin) 英国议会大厦(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1836- 1867, Sir Charles Barry, Augustus Welby Pugin) 2.3 折衷主义(Eclecticism) o折衷主义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建筑式 样融合在一起。 o个案巴黎歌剧院(18611874),巴黎 的圣心教堂(18751877), 巴黎歌剧院 (The Opera, Paris, 18611874, Charles Garnier) o主建筑的四角顶有四个完全相同的塑像,中间为一 个半圆形的顶,顶上有一个像皇冠式的实体。 o正面是一排宏伟的柱廊,上雕卷曲草叶花纹装饰的 混合物。 o观众厅是一个巨大的马蹄形,从室内的视线效果和 演出效果都是最佳的。 o后台的设计讲究,有坡道,有专门的化妆室,浴室 和厕所等,楼梯厅后面有圆形大厅和休息厅。 o设计适合歌剧院的表演,对以后的剧院建筑有着深 远的影响。 巴黎歌剧院 (The Opera, Paris, 18611874, Charles Garnier) 巴黎歌剧院 (The Opera, Paris, 18611874, Charles Garnier) 巴黎歌剧院 (The Opera, Paris, 18611874, Charles Garnier) 巴黎歌剧院 (The Opera, Paris, 18611874, Charles Garnier) 巴黎圣心教堂 (Sacr Coeur, Paris, 18751919, Paul Abadie ) o圣心大教堂的突出特点是讲究雄伟壮观。它 的建造归功于1870年战争时期国民的心愿 。工程始于1876年。由于必须在近40米的 深度建造支撑体系而延长了工期。1905年 ,吕西安马涅加建了94米高的钟楼,以庇 护萨瓦人。钟重19吨,是前所未有的一口大 钟大教堂于1919年完工,成为朝拜地。 教堂的平台和穹形屋顶可供游人远眺巴黎及 其近郊的美景。 巴黎圣心教堂 (Sacr Coeur, Paris, 18751919, Paul Abadie ) 巴黎圣心教堂 Sacr Coeur, Paris, 18751919, Paul Abadie ) 巴黎圣心教堂 (Sacr Coeur, Paris, 18751919, Paul Abadie ) 3. 新建筑运动 o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o新艺术运动与维也纳分离派 o德国制造联盟 o表现主义 o风格派与构成派 3. 1英国工艺美术运动(Arts Crafts Movement) o主要观点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制品,热衷精美的 手工制品;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以摆脱古典建筑形 式的羁绊。 o代表人物John Ruskin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 建筑的七盏明灯 , William Morris o代表作品红屋(Morris住宅,Red House, Kent, 1859-1860, Philip Webb)平面依据 功能布置,采用本地产的红砖,不加粉刷,摒弃贴 面装饰,表现材料质感。 红屋(Red House, Kent, 1859-1860, Philip Webb) 红屋(Red House, Kent, 1859-1860, Philip Webb) 红屋(Red House, Kent, 1859-1860, Philip Webb) 红屋(Red House, Kent, 1859-1860, Philip Webb) 3.2 新艺术运动与维也纳分离派 (Art Nouveau Secession) o源于比利时,创始人Henry Van de Velde。 o代表人物Chales R. Mackintosh, Antonio Gaudi/ Otto Wagner, Adolf Loos/ Hendrik P. Berlage o代表作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1907- 1909, Mackintosh);米拉公寓(Casa Mila, 1905-1910, Gaudi);证券交易所(Beurs van Berlage, Amsterdam, 1898-1903, Berlage)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 (1907-1909, Mackintosh)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 (1907-1909, Mackintosh)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 (1907-1909, Mackintosh) 米拉公寓(Casa Mila, 1905-1910, Gaudi) 米拉公寓米拉公寓((Casa Mila, 1905-1910, Casa Mila, 1905-1910, GaudiGaudi)) 米拉公寓(Casa Mila, 1905-1910, Gaudi) 证券交易所 (Beurs van Berlage, Amsterdam, 1898-1903, Berlage) 证券交易所 (Beurs van Berlage, Amsterdam, 1898-1903, Berlage) 3.3 德国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 o造型简洁,摒弃附加装饰,现代建筑雏形。 o代表人物Peter Behrens, Walter Gropius, Mies van de Rohe, o代表作品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 AEG Turbine Factory, 1909, Behrens ),法古斯工厂(Fagus Werk, Alfeld, 1911, Gropius Adolf Meyer)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 (AEG Turbine Factory, 1909, Behrens )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 (AEG Turbine Factory, 1909, Behrens ) 法古斯工厂 (Fagus Werk, Alfeld, 1911, Gropius Adolph Meyer) 法古斯工厂 (Fagus Werk, Alfeld, 1911, Gropius Adolph Meyer) 3.4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o以夸张、奇特的造型来表达某种思想,象征 某种精神。 o代表人物Eric Mendelsohn o代表作品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Einstein Tower, Potsdam,1919-1920 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Einstein Tower, Potsdam,1919-1920 3.5 风格派与构成派De Stijl Constructivism o立体派Cubism艺术的变化(分支),强 调基本元素的 o代表人物Piet Mondrian, G.T. Ritveld/ Vlasimir Tatlin o代表作品Schrder House,第三国际纪 念碑(Monument to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oscow, 1919-1920, Tatlin) Schrder House, Utrecht, 1923-24, G.T. Rietveld SchrderSchrder House, Utrecht, 1923-24, G.T. House, Utrecht, 1923-24, G.T. RietveldRietveld Monument to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oscow, 1919-1920, Tatlin 4. 现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o社会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化/公共生活 o技术背景材料、施工和技术的进步 o四位大师的开拓性工作 n美国芝加哥学派和Wright的草原住宅 nGropius和Bauhaus nCorbusier和现代建筑五点 nMies van de Rohe的实践 o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实践 4.1社会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化/公共生活 o工业生产人口聚集城市化公众 生活 o大跨度的工业厂房 o居住建筑的密集和城市规划 o公共服务体系和法规 o公共建筑类型的出现(图书馆、百货商店、 办公、市场、博览会、展览馆、影剧院、体 育馆等) 工业革命初期主要国家城市化水平变化 4.2 技术背景材料、施工和技术的进步 o建筑新材料、新结构体系和施工技术 n生铁材料在建筑的应用 n玻璃的广泛使用 n水泥和钢筋混凝土的普及 n钢结构的出现 n金属材料、木材的加工 n保温、隔热、防水等复合材料的推广 Iron Bridge, River Severn, 1779, Thomas Pritchard Abraham Darby 世界工业博览会 水晶宫 Crystal Palace, London, 1851, Joseph Paxton 世界工业博览会 水晶宫 Crystal Palace, London, 1851, Joseph Paxton 4.2 技术背景材料、施工和技术的进步 o建筑设备和技术 n高层建筑的演化 n施工设备 n升降机和电梯 n空调设备 n卫生设备 n电器/防火 4.3 四位大师的开拓性工作 o美国芝加哥学派和Frank Lloyd Wright oGropius和Bauhaus oCorbusier和现代建筑五点 oMies van de Rohe的实践 o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实践 4.3.1 美国芝加哥学派和Frank Lloyd Wright William le Baron William le Baron JenneyJenney, First , First LeiterLeiter Building, chicago,1879 Building, chicago,1879 William le Baron Jenney, First Leiter Building, chicago,1879 Monadnock Building, 1893, Daniel H. Burnham J. W. Root Monadnock Building, 1893, Daniel H. Burnham J. W. Root Louis Henry Sullivan, follows function.Louis Henry Sullivan, follows function. Carson Pirie Scott Department Store, 1899-1904Carson Pirie Scott Department Store, 1899-1904 Auditorium Building, Chicago, 1886-1890, Adler Sullivan Auditorium Building, Chicago, 1886-1890, Adler Sullivan 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o1888, 进入Adler Sullivan事务所; o1893,独立执业,设计了一系列住宅,逐步形成“ 草原式住宅”Prairie House风格; o1908,提倡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 认为建筑的“形式和功能是统一的”; o1910,到欧洲举办展览; o1911,建立Taliesin,1914火灾后重建; o1915,到日本设计帝国大厦Imperial Hotel; o1938,建立Taliesin West。 Frank Lloyd Wright Frederick Robie House, Chicago, IL, 1906-09 Frank Lloyd Wright Edgar Kaufmann House, Bear Run, PA, 1934-37 Frank Lloyd WrightFrank Lloyd Wright Johnson Wax Building, Racine, Wisconsin, 1936-1939Johnson Wax Building, Racine, Wisconsin, 1936-1939 Frank Lloyd WrightSolomon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1959 4.3.2 Gropius和Bauhaus Walter Gropius 1883-1969 o1907-10, 在Peter Behrens事务所工作,参与 AEG透平机车间设计工作; o1911年与Adolph Meyer共同设计Faguswerk; o1919年筹建包豪斯Bauhaus; o1925年由Weimar迁至Dessau,设计新校舍; o1934年至英国,1937年至波士顿,到哈佛和MIT 任教; o1938-41,与Marcel Breuer 合作执业; o1945,创立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ve。 Bauhaus, Dessau, 1925 Bauhaus, Dessau, 1925 Bauhaus, Dessau, 1925 Bauhaus, Dessau, 1925 4.3.3 Corbusier和现代建筑五点 Le Corbusier 1887-1965 o1908, 法国建筑师 Auguste Perret的事务所工作 o1910, 德国建筑师Peter Behrens的事务所工作 ,一战期间参与立体主义的艺术活动。 o1917,移居巴黎,1923,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出版; o1926, 提出新建筑五点; o1928, 设计Villa Savoy中得以体现; o“光辉城市”Radiant City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影响 ; o马赛公寓昌迪加尔朗香教堂 Villa Savoy, Poissy, France, 1928-1929 Villa Savoy, Poissy, France, 1928-1929 Unit dhabitation, Marseille, France, 1946-52 High Court Building, Chandigarh, India, 1951-65 High Court Building, Chandigarh, India, 1951-65 Notre-Dame-du-Haut, Ronchamp, France, 1955 Notre-Dame-du-Haut, Ronchamp, France, 1955 Notre-Dame-du-Haut, Ronchamp, France, 1955 Notre-Dame-du-Haut, Ronchamp, France, 1955 Notre-Dame-du-Haut, Ronchamp, France, 1955 4.3.4 Mies van de Rohe的实践 o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 o1908-12, 德国建筑师Peter Behrens的事务所工 作; o1926,德国制造联盟副主席; o1929,设计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提出“Less is More”; o1930, 继Gropius后任Bauhaus校长; o1937, 赴美IIT建筑系主任; o1946, 设计Farnsworth House; o1955, 设计IIT建筑系馆Crown Hall; German Pavilion, Barcelona, Spain, 1928-1929 German Pavilion, Barcelona, Spain, 1928-1929 German Pavilion, Barcelona, Spain, 1928-1929 4.4 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实践 oAlvar Aalto oLouis Kahn oPhilip Johnson oJames Stirling oRobert Venturi oAldo Rossi o 提问时间 预习内容建筑环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