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 医 祛 湿 剂 一、概念: 组成:以祛湿药为主。 作用:化湿利水,通淋泄浊。 治证:水湿病证。 水湿病分类: v外湿: 湿邪客于肌表(表证):头胀重痛,肢体沉重,恶寒发 热,脉濡。(解表剂) 风湿痹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 湿温初起证。 v内湿: 湿困脾胃证: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吐,泄泻。 湿热郁结证:湿温病、黄疸、泄泻、湿热淋浊。 寒湿内阻证:痰饮、水肿、脚气。 水湿内停证:蓄水、水肿、癃闭、淋浊、泄泻。 怎样祛湿?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化湿和胃 芳香化湿,辟秽化浊 适用于中焦湿浊内阻证。 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2、清热祛湿 清热利湿,或清热燥湿 适用于湿热诸
2、证。 代表方:茵陈蒿汤、三仁汤 3、利水渗湿 通利小便,渗湿消肿 适用于水肿、淋浊、癃闭等。 代表方:五苓散、猪苓汤 4、温化水湿 适用于痰饮、水肿等。 代表方:真武汤、实脾散, 苓桂术甘汤,萆薢渗湿汤。 5、祛风胜湿适用于风湿在表证、痹证。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 三、使用注意: 1、药多辛燥或渗泄,易于伤阴,故阴亏,体虚、 孕妇应慎用。 2、常配伍理气药,使“气化湿亦化”。 3、要注意病因及涉及的脏腑灵活运用。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正气散 【组成】 藿香 去土,三两 白芷 一两 紫苏 一两 茯苓 去皮,一两 半夏曲 二两 白术 二两 厚朴 去粗皮,姜汁炙,二两 苦桔梗 二两 甘草 炙,二两半
3、 藿香正气散 上四味药为细末,每服二钱, 以水一盏,入姜二片,干枣二枚,同 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 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厚朴 【用法】 【病机】湿滞内阻,复感风寒外寒内湿。 【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恶寒发热,头痛。 升降失常:霍乱吐泻,脘腹疼痛,胸膈满闷。 湿浊之象:舌苔白腻。 湿滞于中 藿香正气散 【方解】 君:藿香 辛温散寒,解表化湿; 芳香化湿,和胃止呕。 臣:白芷 辛散风寒以助君解表, 紫苏 芳化湿浊,和中止呕。 半夏曲 燥湿和胃止呕, 厚朴 行气化湿除满。 藿香正气散 佐:陈皮 理气化湿,和中止呕。 大腹皮 行气除满,利湿。 桔梗 宣肺宽胸利膈; 白术、茯苓 健脾祛湿。 生姜、大枣 调和脾胃,止呕。 使:炙甘草 调和药性。 藿香正气散 v配伍要点:本方组方特点有二: 一是表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 寒,又有苦温化湿药和行气药燥湿理气和中。 二是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芳化湿浊以 祛邪;又健脾补中以扶正,使祛邪不伤正,扶 正以助祛邪。 【运用】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病证的重要方剂。 2、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霍乱吐泻,脘腹胀痛,舌苔白腻。